馮保頗為確信的說道“知道,刻,一晝夜有一百刻,漏刻博士專門做這件事。”
“一百刻以下呢”朱翊鈞又問道。
張宏和馮保都搖了搖頭,他們就是宮里的宦官,又不是欽天監的天文生,哪里知道這種事
“要多讀書。”朱翊鈞看著張宏和馮保說道“朕知道,你們讀書已經很多了,但是還不夠多,外廷從輔臣、廷臣、朝臣、京官、外官,他們都是讀書人,如果讀書不多的話,爭不過他們,就爭不過解釋的權力,就爭不過定義的權力,他們就會騎到朕的頭上來。”
“作為內廷爪牙,要敢去咬,而且能咬的贏。”
馮保非常非常認真的回憶了一番俯首說道“陛下,臣還能咬得動,應該也咬的贏。”
朱翊鈞聽聞頗為贊許,他對馮保的戰斗力還是非常認可的,大明狀元郎孫繼皋被馮保爆殺,連孟子孫繼皋都沒讀明白,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孫繼皋學問不如中官的名聲在京師就傳開了,連禮部尚書萬士和都受到了牽連。
萬士和又上了一道奏疏請辭,廷議仍然不準,孫繼皋是孫繼皋,萬士和是萬士和,不以高啟愚處置張居正,自然不會以孫繼皋處置萬士和。
朱翊鈞笑著說道“馮大伴的厲害,朕是知道的,宮里比外廷懂的更多,外廷就沒辦法欺辱宮里了,隆慶六年的客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宮里知道客星是什么,還會被外廷牽著鼻子走,每月都要修省,朕還需要向上天檢討朕的德涼幼沖嗎”
“說回朕所說的三分四十秒。”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跟個小老師一樣開口說道“咱們大明的大統歷其實就是授時歷,用了近三百年已經不準了。”
“授時歷有定,一日百刻,一刻百分,一分百秒,這樣說法其實也不準確,分秒,描述的是日食的交食深淺程度,不是時間。”
“伱們能聽明白嗎”
張宏和馮保同時迷茫的搖了搖頭,他們對天文學一無所知。
朱翊鈞笑著說道“那好吧,解釋起來略顯復雜,一日百刻,這個你們知道,一刻百分,一分百秒,那么一整天就是一萬分,三分就是萬分之三天。”
“元世祖忽必烈下旨考正七事,郭守敬、許衡、王恂考證為365日24刻25分,也就是3652425日,這也是歷法中首次使用了小數。”
“宋朝有一臺水運儀象臺,將十二個時辰分割為了二十四個分別為初、正小時辰。”
“天順八年三月初,欽天監谷濱等奏聞,日食三分十四秒,酉正二刻初虧,日入酉正三刻見食者僅五十秒,食不及分,例不救護。”
“就是說,欽天監上奏,四月初一會有一個日食,大概日月交時為三分十四秒,酉正,就是一天的第十八個小時辰,會在二刻初開始,到三刻結束,能看到時間僅五十秒,不是食不及分,沒必要敲鑼打鼓,辦祭祀救護。”
“欽天監賈信上奏說,欽天監丞胡說八道,欺瞞主上,日月交時應該為六分六秒,而不是日食不及分,需要救護。”
“到了四月初一那天,果然沒有日食,賈信鋃鐺入獄了。”
這件事賈信也是倒霉催的,因為欽天監說的也不對,其實那天順天府壓根就觀測不到日食,想看到日全食得跑到和林去,就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的都城。
因為大明用的歷法是元的授時歷,數據也都用的是和林的數據,四月初一那天,只能在和林看到日偏食。
“好了,大明的時辰、初正小時辰、刻分秒就是如此。”朱翊鈞結束了關于大明欽天監計時法的講學,這是他看授時歷看來的,也是欽天監丞周相講的內容。
授時歷中,一分的時間太短了,換算到后世大約只有826秒,稍微走個神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