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站起身來,笑著說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一群合該入土的腐朽之徒,還想讓朕低頭,想都不要想。”
朱翊鈞表達了自己對腐儒們的蔑視,這也不是朱翊鈞狂妄,實在是腐儒們真的不堪一擊。
朝中最近有兩件事,是可以分得蛋糕。
第一件事,則是寶岐司廣納人才,第二件事,則是海事學堂的推舉。一個種地,一個開海。
這兩件事兒,腐儒們,或者說喜歡清議的這個群體,表現出了他們根深蒂固的無能和懶惰,連口湯都喝不到。
寶岐司種地,海事堂開海,這兩個都是極為辛苦的。
當然有朝臣反對更易祖宗成法,這種反對是基于分不到蛋糕就把蛋糕摔地上的動機。
尤其是關于海事堂,便有朝臣上奏說海禁是祖宗之法,考求國體,不得不開海言利,這已經極大的罪孽了,為何還要再鼓勵此事,到時候天下禮崩樂壞,人心不古,民興怨俗益偷,廉恥道喪如何是好
朱翊鈞直接掏出了另外的祖宗之法來應對,打的對方潰不成軍。
國初有禁令,習歷者遣戍,造歷者殊死。至弘治十一年,孝宗朝,歷法多不準,孝宗皇帝親自下旨弛歷法其禁,且命征山林隱逸能通歷學者,以備其選,然而結果是,卒無應者。
因為禁令的緣故,導致歷法學者們大量流失,到了弘治年間,再想要制定完整的歷法,連一個會歷法的人都找不到,難道要等到大明海事,征山林隱逸能通海事者,卒無應者,才追悔莫及
都是違背祖宗成法,是今天做的不對,還是孝宗時弘治朝做得不對
哄堂大孝的明孝宗,在大明也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存在,彼時大明主要矛盾從家務事延伸到了天下事,而孝宗登基后,形成的種種法度,一直被捧的極高。
謂之曰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皇明之孝宗皇帝。
要反對開海違背祖宗成法,就首先要反對明孝宗修歷違背祖宗成法。
當皇帝對大明的歷史足夠了解的時候,朱翊鈞作為皇帝就不會被欺負,甚至還能罵回去。
“臣聽聞陛下有疑惑,臣試著為陛下解開這個疑惑。”朱載堉俯首說道。
朱翊鈞眼前一亮,又有人要給他解惑了。
勤學好問小皇帝迫不及待的說道“哦皇叔快快講來。”
朱載堉趕忙說道“陛下曾問禮部尚書萬士和、元輔一個問題,就是小佛郎機人和大佛郎機人,兩國相鄰而居,都自泰西而來,但一個從西馬六甲而來,一個從東呂宋而來,萬士和不能答被陛下訓誡,臣略有想法。”
朱載堉要表現出自己的價值來,說服皇帝對他進行投資,想要講明白自己的價值,就需要講一個好故事,把投資商哄得團團轉。
在路上,朱載堉把多年來從不關注的邸報看了一遍,從中遴選出了一個突破口,皇帝問馬六甲和呂宋來的紅毛番,為何一個自東一個向西。
朱載堉拿起了一張紙,三筆兩筆就勾勒出了大明的形狀,而后是萬里海塘,呂宋和馬六甲海峽,只是這張圖里,大明的要比通常情況占滿了整頁不同,這張圖上的大明,并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