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學也沒關系,他最近找到了個弟子,王夭灼在音樂之事,有著很強的天賦。
朱載堉開始算賬,而朱翊鈞看了一會兒,明白了這雙排八十一檔大算盤的使用方法,這玩意兒確實好用,至少在手搖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出現之前,這玩意兒就是世界算力最高的生產工具。
大明司禮監下轄的內書房擁有最多的算盤手,而戶部也有算盤手,被借調了過來,在噼里啪啦的算盤聲中,張氏、王氏大掌柜的賬本,被盤算明白了。
只用了一個時辰。
大明的戶部需要算清楚整個大明的賬本,而王國光自己本人極其擅長算學,他的成名作就是萬歷會計錄是大明,乃至中原歷代王朝,唯一一部國家財政總冊,把大明的田土、人戶、各項錢糧歲額、邊鎮餉數、庫監、光祿、宗藩職官俸祿,漕運倉場、營衛俸糧、屯田、鹽法、茶法、錢法、鈔關、雜課等研究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張居正不辜負自己首輔的赫赫威名,譚綸無愧于大明的大司馬,而王國光也是大明真正的大司徒。
朱翊鈞這才是清楚的知道,大明朝堂擁有何等恐怖的算力。
“多少多少”朱翊鈞頗為好奇,張王二氏的大掌柜,到底吃了張四維多少銀子。
朱載堉和王國光以總數冠分數,以分數合總數,結束了盤賬,感慨萬千的說道“四成。”
“四成是他們拿了四成還是他拿了六成,給我們家留了四成”張四維急切的問道。
王國光滿是同情的說道“自嘉靖四十二年,趙劉兩個掌柜,伙同其他商賈,他們一共拿走了六成的利,大約有三百萬兩左右,給你們兩家留下了四成。”
“啊,這樣。”張四維失神的看著朱載堉和王國光,在這一刻,張四維的眼中,失去了光。
張四維、王崇古多年經營,憑借著朝廷給的封貢特權,把持著對韃靼的壟斷貿易,完完全全是給他人做了嫁衣,這些錢具體去了哪里,那就得張四維和王崇古自己去找了,大明朝廷也只能給他把損失盤算明白。
既往不咎,過往不補,稽稅司并不會追擊稽稅。
朱翊鈞聽聞之后也是嘆為觀止,要知道張四維家里可是世代從商,各地分號、京師總號的掌柜、賬房大部分都是張四維的家人,正經的姻親家人,就是姻親,都能被大掌柜和賬房合起伙來,侵吞了六成去合著張四維這么多年,一直在給別人打工。
最最最讓人驚訝的則是,偌大的張氏、王氏的產業,下下萬余人,對這件事不可能一點情況都不知道,但就是沒有一個人告訴張四維和王崇古,有人趴在張氏和王氏兩棵大樹,瘋狂吸血吃肉。
“張侍班,萬歷三年正月的稅,還缺了三千兩銀子,記得到戶部衙門補。”朱翊鈞看完了熱鬧,對著張四維說道。
相比較之下,朝廷自有坐商的百值抽六的坐商稅,非常仁慈。
“張四維”朱翊鈞見張四維不理自己,又極為不禮貌的叫了他一聲,馮保伸手推了推張四維,皇帝跟你說話呢
張四維打了個激靈回過神來,才俯首說道“臣在。”
“記得把正月的稅補。”朱翊鈞又交待了一遍,才揮了揮手說道“快去找你家的銀子吧,快去吧。”
“臣遵旨。”張四維這才失魂落魄的離開了司禮監,腳步都有些虛浮。
朱翊鈞看著張四維的背影,頗有些感觸的說道“朕原來還以為稽稅房將會是一個天怒人怨的政策,可是這么一看,好像又不是,人性啊,貪得無厭。”
“先生所言有理,矛盾存在于萬物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