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的手在算盤上飛,朱翊鈞在旁邊看,2的具體數值,從15到14,再到141,到1414,而后得到了一個精確到了小數點后二十五位,也就是2的612次方。
張居正繼續說道“將蕤賓再次開平方,得到南呂。”
張居正稍微算了算繼續開始撥弄著算盤,沒過多久又得到了一個精確到小數點后二十五位的數字,也就是2的312次方。
“再將南呂開三次方,得到應鐘。”張居正說完就開始操作,沒過多久,就得到了2的112次方的結果。
“剩下的都是簡單的除法了,很簡單。”張居正開始了計算,將2的0次、112次、212次、312次1次方依次寫到了紙上。
“黃鐘倍律二尺,有了這些,就可以十二律自由旋宮轉調了。”張居正站了起來,俯首說道。
“先生厲害啊。”朱翊鈞伸出了大拇指,十二律是開2的十二次方,不是一次求出,開方再開方再開立方,整個過程朱翊鈞都看明白了。
張居正想了想說道“陛下,這個比較難,可以慢慢學。”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就是不會,不會沒關系,慢慢學就是。
“朕學會了。”朱翊鈞拿出了紙筆,瞧誰不起呢
他在草稿紙上寫了十幾筆后,一個公式或者說程序出現在了紙上。
這其實就是張居正剛才撥算盤的口訣,只不過張居正寫的公式里甲乙丙三商和求甲乙丙三商的術訣草,換成了代數表達式而已。
朱翊鈞看過了算學寶鑒,在大明,公式其實就是口訣,開二次方的口訣和開三次方的不同,但是兩個口訣是一樣的。
朱翊鈞寫出來的口訣是個代數式,他開5的二次方,很快就寫出來了。
這個口訣,可以實現反饋開方,每一步多取一位數,即使輸入一個錯誤的數值,也沒有關系,輸出值會自動調節,接近準確值。
公式可以實現正負反饋,輸入值大于輸出值,為負反饋;輸入值小于輸出值,正反饋,逼近準確值。
朱翊鈞算完了5的二次方,又算了一遍5的三次方,滿臉的陽光燦爛笑著說道“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先生以為,咱們大明的儒學生們,能算明白這個嗎體積和面積都要用到這個。”
張居正和朱載堉互相看了一眼,彼此之間都帶著一些無奈,朱載堉無奈的是,明明算學這么厲害的陛下,就是不肯學樂理,搞得朱載堉恨不得給小皇帝狠狠的灌進去。
張居正無奈的是,這個確實很難,但是小皇帝真的會。
張居正想了想說道“陛下,還是不要好高騖遠的好,大明的學生,能把算盤盤明白,就已經很厲害了。”
“那就把這道題張榜貼到東華門外,讓咱大明的學子們都看看,十二歲孩子都能學會的東西,沒道理大明的學子們不會,都是人中龍鳳,這點小事,難不倒他們。”朱翊鈞的笑容更加燦爛了幾分。
張居正俯首稱是,但他知道,翰林院的翰林、國子監的監生,眼下還處于厭學的狀態,就是不想學算學,想方設法的不學算學,在絕大多數的儒生心中,算學這個東西,就是低賤的商賈為了做買賣的工具。
等到張榜幾次,倒數第一的名字傳遍整個京師的時候,自然就不會厭學了。
當一次倒一是你一段時間沒學好,老是當倒一,那還好意思做翰林
張居正將皇帝陛下的口訣、公式,算例都寫到了一張紙上,下到了禮部張榜。
大明禮部尚書萬士和看到下章的時候,一再慶幸,他這個年紀不用考校算學,那真的是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