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深吸了一口氣俯首說道“臣觀泰西諸國之法,以為是咱大明,人太多了,根本沒必要去技術進步,這次南京織造局招募織工,便是如此,擴招了一千多個織娘,結果一萬多人報名。”
“產量無法供應海貿,就擴招,招點人就可以做到了,改良紡車費時費力,改好了紡車,新的紡車替代舊的紡車,也是銀子,這便是臣思慮的沒必要。”
大明的人力資源過于豐富,土地兼并導致了大量的百姓失地,游墜之民遍地都是,導致大明沒有迫切的動力,去發展技術節約人力的同時增加產出,大明的商品處于一種飽和的狀態,這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
更加明確的翻譯一下,就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先生,既然發現了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呢”朱翊鈞當然能聽明白張居正在講什么,他頗為鄭重的問道。
張居正俯首說道“容臣緩思,臣也只是剛剛察覺到了這個問題,臣要仔細思慮,再稟明陛下。”
朱翊鈞不住的點頭,他的先生張居正,就從來不厭學,先生都已經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會自己找問題了
張居正的這個問題,遠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簡單,里面的矛盾錯綜復雜,張居正必須要找到那個主要矛盾的地方,然后就主要矛盾一點點的去解決問題。
這里面涉及到了再分配的問題,大明朝廷過去是收不上來稅,稅收上來了該怎么花,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國富民窮,國不富民還是窮,這國不是白富了嗎
這里面還涉及到了供需問題,大明的商品總體而言處于一種飽和的狀態,誠然可以利用海貿擴大需求,但是缺少了一種迫切的、廣大的、持久的需求,來促進大明商品的產出。
這里面還涉及到了勞資問題,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因為人力資源過于豐富,導致工價低廉,而百姓們因為工價低廉而無法獲得足夠的勞動報酬,進而大明內的需求非但沒有增長,還有萎縮的趨勢。
張居正觀察到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現象,并且對現象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看法,連現象還沒看破,問題出在哪里都不清楚,張居正自然不會隨意的妄下評論,他是帝師,一旦教授了錯誤的知識,小皇帝順著錯誤的路一直走下去,就會出問題。
其實譚綸說的辦法也可以,殺殺殺殺他個血流成河,殺他個干干凈凈
但是這個殺殺殺的過程,最倒霉的也莫過于百姓了,每一次天下喪亂的時候,都是人口銳減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承受代價都是百姓。
破壞就是破壞,戰亂就是戰亂。
張居正再次開始講筵,而這一次,講的是算學。
“先生的算學這么好嗎”朱翊鈞聽了幾節課,就驚訝無比,張居正這算學的實力,簡直是深不可測。
張居正笑著說道“富國強兵是臣提出來的,那富國總是要會算賬,才能富國不是”
“先生會開皇叔的十二律嗎”朱翊鈞十分好奇的問道。
張居正點頭說道“會。”
“會”朱翊鈞瞪大了眼睛說道“真的是什么都難不倒先生啊,先生演示一遍,朕也想看看眼界。”
素來聽說你張居正是神童,算學不會騙人
朱載堉聽說皇帝要學樂理,立刻帶著自己的小徒弟王夭灼,程大位帶著三個學生,抬著朱載堉的雙排八十一檔大算盤,一眾風風火火的來到了文華殿內,聽說只是演示開方運算,朱載堉立刻就有些無奈。
小皇帝到底還是不喜歡音樂,只是喜歡數學,對開方感興趣而已。
而程大位則是興致勃勃,皇帝越重視算學越好,算學是三才萬物之總經綸,一本萬殊之理,達之于通原之法。
張居正摸出了鉛筆,開始了他的表演,他寫好了一串數字說道“先開2的2次方。也就是由黃鐘得到蕤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