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將大氅摘下,整理好點頭說道“嗯。”
“圣眷正隆。”呂調陽也不知道怎么說,只能說小皇帝對張居正這個帝師真的極好。
呂調陽將一本奏疏遞給了張居正,眉頭緊皺的說道“晉黨在鼓噪,增加閣臣。”
“他們要推舉誰”張居正略顯疑惑的拿過了奏疏,搖頭說道“陛下不會同意的。”
推舉的人是張四維,但是陛下厭惡張四維,毫無掩飾的厭惡張四維,這種厭惡是對族黨的厭惡,更是對黨爭的厭惡,也是對不體朝政振奮勵精圖治之意的厭惡。
王崇古在西北補上了窟窿、安置了百姓、開墾的荒田,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把羊毛生意的上下游完全打通,將羊毛官廠初步設立。
陛下對王崇古的態度立刻發生了乘以1的轉變,一口一個大司寇,一口一個國之肱股柱石,要陽光有多陽光,這就是陛下的態度,能體會振奮勵精圖治之意,利大于弊的臣子,陛下總是非常的仁慈。
在數軸上,一個數乘以1,表示這個點,繞原點旋轉一百八十度。
“但是他們挑選的時機非常恰當,眼下東北正在動兵。”呂調陽心中千頭萬緒,最終化為了一道嘆息,搖頭說道“唉。”
“推王崇古。”張居正握著奏疏,笑著對呂調陽說道“晉黨既然要推舉閣臣,王崇古不比張四維更合適”
“非翰林不得入閣,這可是英宗皇帝之后的規矩。”呂調陽眉頭一皺,張居正這是在違背祖宗成法,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二甲第八十七名,不是翰林院的翰林。
自從天順年間之后,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南北禮部尚書、侍郎,非翰林不任,庶吉士始進之時,已群目為儲相。
張居正笑著說道“大宗伯不會阻攔的。”
吏部雖然不便,但是禮部方便,這就有了運作的空間,既然晉黨要推舉,那就推舉王崇古好了。
張四維這個候選人,就是廷議通過了,陛下一定會一票否決,那不是激化臣權和皇權的矛盾嗎
“伱說王崇古辦事牢靠,還是張四維辦事牢靠好歹王崇古有真本事,給他事做,他真的能做好,俺答封貢可不容易,還不是被他做好了”張居正還是覺得讓王崇古入閣比較妥當。
“那我跟大宗伯說一聲,看他什么想法。”呂調陽想了想,將奏疏放在了桌上,打算前往禮部。
呂調陽剛出文淵閣,看著風雨大作,一場秋雨一場寒,呂調陽打了個哆嗦。
馮保正好前呼后擁撐著傘來到了文淵閣前,看到了呂調陽要出門去,便笑著問道“次輔這是去哪里”
“去趟禮部。”呂調陽平淡的回答了一句,張居正和馮保交好,那是張居正。
呂調陽和馮保的關系非常一般,大明文官和宦官的關系也沒好過。
馮保也不介意呂調陽的態度,宦官要是跟大臣們關系好的不得了,那皇帝就該思考這個家奴是不是該沉井了,馮保笑著說道“天氣轉寒,陛下賜了大氅給廷臣們,這不,我給次輔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