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清晰的感受到了天變了,他深知自己是個小人,就是心無天下,只想謀財的人。
朝廷現在富國強兵,有錢有人有強兵可用,王杲都被扔進了天牢里,那逆酋可是從嘉靖三十二年囂張到了萬歷二年,王杲聯合土蠻,在遼東,弄死了大明三個總兵既然天變了,那就老實點,安安心心的賺錢不好嗎
“我不入閣。”王崇古非常肯定的說道。
“禮法這塊,王司寇不用擔心。”萬士和笑著說道“就是英宗之后才有了非翰林不能入閣,但是這條文,從未見于明文,就是個暗地里的規矩而已,那楊士奇連個舉人都不是,不照樣當了好多年的首輔嗎”
“沒有明文”不懂就問葛守禮還是第一次知道,這規矩人人都知道,居然不是明典。
萬士和非常確信的說道“規矩的確有,但不是明文。”
“那我也不入閣。”王崇古搖頭說道“我剛從宣大調入京師,就立刻入閣,連續升任,沒有恭順之心,就是要入閣,那也要等到毛呢廠試點成了,再談論為宜,無功不受祿。”
“時機不對。”
“此時我若是入閣,就是借著西北邊釁威逼主上,若是毛呢廠落成,那我是因功入閣,那完全不一樣的,我不入閣。”
王崇古因為閱視郎中吳百朋的奏疏,剛剛洗脫了張翰族黨推舉的惡名,他剛從糞坑里爬出來,自然不肯再跳進糞坑里。
萬士和不住的點頭說道“大司寇其實不必憂慮,陛下知道大司寇辦事有力,這不是連鶴氅都賜了嗎先入閣,然后等到永定毛呢廠有序之后,再敘功也不是不行。”
“人嘛,都要知道變通。”
“這不是能變通的事兒。”王崇古仍然堅持己見,他不是萬士和,萬士和再被皇帝訓斥,那也沒有干過什么僭越之事。
王崇古可是清楚的記得,他干過些什么,誥命金字、西北把持貢市這兩件事,始終就像兩道天雷一樣,隨時準備把他給劈的粉碎,他不肯回京,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那王司寇說這件事怎么辦,難道就真的推舉張四維嗎”葛守禮想了想問道。
“我來解決吧,這股風力輿論,怎么起的就怎么平息,搗什么亂”王崇古站了起來,他打算從源頭抓起,既然張四維搞得事兒,就讓張四維平息此事。
萬士和和葛守禮離開,王崇古怒氣沖沖的去了張四維的家宅。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你知道什么意思嗎天變了”王崇古抓著張四維的耳朵,大聲的喊道“你聽見了嗎”
王崇古非常憤怒的說道“你這件事真的做成了,東北在興兵動武,要是打輸了,還好辦,要是打贏了,你家我家,全都的排成一排,送菜市口砍頭去砍頭你知道嗎”
王崇古還真的誤會了朱翊鈞的意思,遼東打贏了,王崇古也不會死,西北辦事得力,回京辦事得力,這無故威罰,王崇古這不是求榮得辱是什么人心散了,這誰還肯給朝廷辦事
隆慶末年廷臣有三人,高拱、張居正、高儀,隆慶皇帝的這個安排,也是怕文淵閣真的成了一言堂,高拱和張居正因為嘉靖皇帝遺詔的事兒,早就撕破臉了。
朝中提議推舉輔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是萬象更新,自然不能答應,現在推舉,也能減少張居正的被動,文華殿可能不是一言堂,但是文淵閣絕對是一言堂。
文淵閣掌握了部分的決策權,這部分的決策權是通過浮票來實現的,很多時候,皇帝會采信文淵閣輔臣的意見處置國事。
張居正見新政已經有條不紊的推行了,所以也就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