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滿意滿意”王崇古令人開始點檢,每百袋隨即抽驗五袋,每一袋的質量都是上等中的上等。
“三千袋,每袋七兩銀子,合計兩萬一千兩,咱們錢貨兩訖,概不拖欠。”王崇古驗完了貨,讓人抬上來數箱子的銀子,笑著說道“馬上過年咯,這怕是最后一筆白銀貿易了,之后都是大明銀幣了。”
“朝廷要鑄錢了嗎”陳大成讓人點檢著白銀,值得注意的是,這筆白銀是桃吐白土官廠,而不是歸京營,因為官廠還沒有賬房,所以現在是京營代管,都是要做六冊一賬,都要交給戶部盤賬的。
這就是個收支記賬法的應用。
“不是鑄錢,是軋錢,具體的事兒,咱也不知道,哎呀,俺答汗這個貪得無厭的家伙,總有一天自食其果”王崇古罵了一句俺答汗,仗著白土的獨門生意,敲詐到了王崇古的頭上。
“陳總兵留步,我還要去毛呢廠看看去。”
“大司寇慢走不送。”陳大成送別了王崇古,多少感覺有些不適,戚繼光帶著楊文、陳大成等一眾來到北衙的時候,都是做好了準備,隨時準備西征平定晉黨叛亂的。
而晉黨的關鍵人物王崇古成了大明辦事得力的大司寇,多少讓陳大成一時半會兒難以接受。
王崇古選擇在賺錢這條路上一去不回頭,不過想想也很合理,晉黨的根基,就是依仗特權經濟的壟斷貿易謀利,賺錢的確是王崇古的本心,毛呢廠,似乎也是特權壟斷經濟的一種。
陳大成不再思考如此復雜的問題,而是靜靜的等待著過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朝會。
朱翊鈞在十二月二十七日,召開了萬歷三年的最后一次大朝會,這次接見了百官之后,京堂開始休沐,輪流值班。
而這次的大朝會從一開始的氣氛就格外的壓抑和凝重,因為這次大朝會和過往不同,要對大寧衛是否棄置,吵出一個結果來,這都快吵吵半個月了,皇帝還很有耐心的批復奏疏,朝臣們都沒那個耐心了。
過年前,必須要這件事形成一個決議。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見禮。
“免禮。”朱翊鈞揮了揮手,平靜的說道。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馮保一甩拂塵,開了個場,今天有事,有大事,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根本無法沖淡朝堂的凝重。
按照大明約定俗成的規矩,過年前后半個月的時間,大家都會粉飾太平,就是把那些個不那么緊急的糟心事兒,留到年后處置,過年都過個好年。
顯然這一次,朝臣打破了這一慣例,選擇了不讓小皇帝過個好年,過年也要給小皇帝添堵
“臣有本啟奏。”吏部尚書張翰率先出列俯首說道“臣請議大寧衛棄置,與遠人修好,還大明安寧。”
“張尚書,你這是搶我禮部的活兒啊,我禮部還沒說柔遠人呢,伱這倒是唱起了禮部的戲”萬士和一聽直接就懟了過去,一句話把張翰噎的說不出話來。
朱翊鈞一聽就樂了,這張翰出師不利,遭到了禮部尚書萬士和的阻擊。
這個阻擊張翰的人物,是朱翊鈞萬萬沒料到的,萬士和是奉旨騎墻,不是奉旨沖鋒陷陣,這朝中風力輿論還不明朗,萬士和直接就上了。
張翰越界了,柔遠人那是禮部要講的,張翰吏部尚書把手伸到了禮部衙門,萬士和不說話,那還是大宗伯回家賣紅薯得了
張翰再次俯首說道“土蠻北虜之患久矣,今以征逐為名,臣有疑慮,一,不知出師果有名否二,及兵果有余力否三、食果有余積否四、預見成功可必否五,強虜借機南下可應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