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虜為患日久,祖宗時力豈不能取之而卒不果復者,蓋有深意。今兵力不逮祖宗時遠甚,且中外府藏殫竭,無名之師橫挑強虜輕啟邊釁,強虜必然南下,前戚繼光、李成梁論功賞,臣下有怏怏心,祇恐百姓受無罪之殺,比與害幾家幾民之命者”
朱翊鈞聽懂了。
張翰說北虜為患時間很長了,大明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的偉力都不能要了北虜的命,今天就能了嗎你小皇帝多大的臉啊,比祖宗強祖宗不取大寧衛是有深意的,今天兵力不足祖宗之時,窮的當褲子,出師無名還要打,到時候強虜一定會報復的
到時候百姓受無罪之殺,又有多少百姓的命被兵禍所害,到時候責任誰來承擔李成梁、戚繼光、張居正還是陛下
萬士和看著張翰不敢置信的說道“張翰,你不是吧,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么眼下,是我們大明打贏了,打贏了打的土蠻只能遣使議和”
張翰立刻說道“好戰必亡,天下可有常勝而無一敗的將軍既然沒有無敗者,此時一時得勝,日后再敗,還不是我大明百姓遭殃是不是這個道理”
“我這是為大明百姓著想,是為大明朝廷著想,柔遠人就是要安撫遠人,不至于叩邊,現在搞成這樣,出塞作戰,祖宗成法在上,難道要違逆不成”
萬士和一甩袖子,憤怒的說道“一派胡言,國之九經,柔遠人不是這么個道理,你在胡言亂語”
“正是因為打不贏,所以才要想方設法的贏啊”
“連打都不打,任由賊人入寇,就不是我大明百姓遭殃嘉靖二十九年,隆慶元年,京畿震撼,國朝動蕩你忘了嗎打不贏就要想辦法打贏,不然怎么拒敵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你在胡說些什么”
“你是在顛倒因果由果及因根本就是在詭辯”
“好,就按著你這個思路來,我們大明軍不是百戰百勝,也會輸,的確,大寧衛當下已經是塞外了,在敵人的地盤上跟敵人作戰,不如敵人知根知底,可能會輸。”
“可是在大寧衛輸了,我們還有廣寧,還有長城沿線可以拒敵,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保住我大明百姓,不受無罪之殺嗎就像是2大于1,兩道防線,總比一道防線強吧”
萬士和火力全開,用事實說話,把張翰這番言論的因果,說的明明白白。
李成梁以寧遠伯的身份站在朝堂上聽政令,也就知道為何戚繼光用兵,為何那幫謹慎了,絲毫不敢有任何的倦怠,每戰必勝,這打贏了文官們還要彈劾,這打輸了,直接死在戰陣之中,也比落在這群措大賤儒的手中強一萬倍。
李成梁真的很想一個丁字回殺,將張翰直接斬了,什么東西
李成梁內心剛剛因為張居正累計起來的一點對文官的好感,蕩然無存
朱翊鈞看著萬士和直接被氣懵了,笑著說道“大宗伯消消氣,你不知道張翰目的,他其實是想借著大寧衛的事兒,殺先生罷了。”
“殺先生”萬士和往后一抻,看著陛下,瞪大了眼睛。
朱翊鈞點頭說道“他就這個想法。”
群臣愕然,所有人都看向了張翰,陛下為何如此說幾乎所有人都想起了一件舊事,嚴嵩殺大明首輔夏言。
夏言言復套,俺答入寇京畿,嚴嵩說都是夏言要復套,所以才導致強虜入寇,所以夏言才是恥辱的根源。
所以,張翰此番言論,根本目的不是大寧衛,而是張居正。
張居正其實在張翰開口的時候,就知道張翰想干什么,明世宗實錄,可是他張居正修的,張翰那些個鬼把戲,他一眼就看穿了,不過是借著大寧衛生事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