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總兵劉顯恰好找到了這兩塊隕石,送入京師來了,朱翊鈞拿著吸鐵石不停的吸附兩塊隕石,詢問廷臣,這就是流星嗎
這個天人震怒示警似乎不攻而破,天人就用鐵塊砸人嗎天文現象就是天文現象而已。
總督倉場戶部左侍郎畢鏘上奏說太倉庫銀。
大明的太倉也就是國帑,分為老庫和外庫,老庫,就是戰略儲備金,外庫則統一負責支放。
嘉靖二十三年時,老庫支取了八十八萬九千兩入內帑用于事神仙,老庫在那一年存銀1136480兩,到了隆慶三年,再查就只有36萬兩了,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都喜歡從國帑支取銀子,隆慶元年就要三十萬,張居正反復上奏討價還價,隆慶皇帝只拿走了十萬。
畢鏘說國家財賦歲入有入有出,不是定額,遇到了災荒、兵禍總歸要支取的,所以日后呀,皇帝一定尚節儉,府藏預儲而后匪頒無匱,儲蓄好了,等到有匪患軍事的時候,不至于沒錢可用。
這是畢鏘給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面子,其實老庫的銀子大部分都被皇帝拿去內帑了。
都是過去的事兒了,當今陛下,整天從內帑往外撒錢,今天犒賞軍兵,明天給百官過年銀,破壞君臣團結的話,不要講。
而后畢鏘話鋒一轉,說萬歷三年,舊貯新收,老庫外庫,合而計之共得銀七百零三萬四千二百八十七兩六錢有奇,請求皇帝將外庫的百萬兩白銀編號封貯積老庫,而且存的是銀幣,而非銀錠。
朱翊鈞反復確認了自己沒數錯才問道“大司徒啊,咱們國帑現在有七百萬兩銀子”
“啊,對陛下,七百零三萬,去年剩了這么多。”王國光點頭說道。
隆慶六年六月,給先帝修墳頭,只有三十多萬兩,萬歷四年四月,戶部告訴皇帝,咱大明現在有700多萬的存銀了。
“如此數載,外庫漸贏而老庫益實,此億萬年無疆之利也。”朱翊鈞念完了畢鏘的奏疏,仍然覺得有些不真實,大明的府庫正在逐漸的充盈起來,要知道戶部做的這個賬是六冊一賬,稽稅局的稽稅和追欠,還沒算進去,如果起運進京,國帑積蓄,還要再加117萬兩白銀。
“咱大明現在也算是有錢了”朱翊鈞又問了一遍。
王國光低聲說道“該收的稅收上來,才算是有錢吧,現在還算不上有錢。”
“大司徒,萬歷二年咱們還為了鰲山燈會吵吵鬧鬧,禮部為了這件事,生了多少法子,才再弄了鰲山燈會,就這朕還不能看,看了就得賞錢,唉。”朱翊鈞直接玩起了憶苦思甜,當時真的苦,現在也不算有錢。
朱翊鈞終于知道為什么張居正要說鑄錢了,銀子有了,就得用銀子生銀子,軋壓銀幣可是往里面摻鉛錫的,鑄幣稅這東西,朝廷也要收。
而廷議的結果是不同意,暫且不封,先把白銀都軋壓為銀幣,放出去,收回大明積蓄的存銀方為本務。
根據王國光的初步估計,大明至少存銀上億兩,而這些白銀如果流通起來,可以有效緩解大明兩百年以來的錢荒問題,如何讓銀子動起來,那自然是把銀子全都軋壓為精美銀幣才可以。
鑄幣稅這東西,再多也不算多。
“陛下,臣能借陛下的文華殿偏殿一用嗎”張居正站了起來俯首說道。
“借用偏殿”朱翊鈞想了想說道“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