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白和尹根壽兩個人,進了午門人都傻了,直接震驚
皇帝這坐在空蕩蕩的地基上接見藩國臣子,朝鮮國王每一代都被大明冊封,確實是藩國,這也是兩百年的首次,皇帝在地基上接見外臣,搞得比朝鮮還寒酸。
萬歷元年恭賀新帝登基的時候,這二位就來過一次,那會兒皇極殿有么多的金碧輝煌,現在就有多么的寒酸和令人震撼。
朝鮮現在也困于黨爭分為了東人、西人、南人、北人,但是和大明這火燒大殿一比,朝鮮的黨爭算個什么,就是小孩過家家,大明就是大明,連黨爭都爭的這么大氣
輝煌無比的中軸線建筑,一把火,說燒就燒了。
朱翊鈞答應了李后白和尹根壽的請求,太祖實錄里也記載了這一條李成桂當年就說自己爹不是李仁任,那會兒高皇帝沒下旨更易,太宗實錄里也記載了這一條,明旨更易了此款錯誤之處。
的確是搞錯了。
但是到了弘治年間,理學、心學化史學的風力輿論之下,潛心讀史的都沒幾個了,連文皇帝下旨更易的事兒都沒幾個人清楚了,當年已經更正過的錯誤,居然堂而皇之的寫到了大明會典之中。
所以張居正修大明會典,真的真的很有必要,原本,真的有太多的錯誤了。
都說孝宗的弘治年間,文治興旺,可是修國典,連永樂皇帝親自下旨更易錯誤的事兒,都能遺漏,這算是文教興盛嗎
朱翊鈞看過了一遍國史,都知道的事兒,那些個士大夫躺在女人的肚子上修的國典嗎
李后白和尹根壽見皇帝答應,喜極而泣,開國君主的爹都被宗主國給記錯了,現在終于在新的國典中被糾正了。
第四批的使臣是來自琉球,琉球使臣進獻了魚油等物,痛罵倭國,請求大明水師前往琉球巡檢,剿滅倭患,還琉球安寧,朱翊鈞對此表示,大明眼下也是鞭長莫及,大明正在振奮水師,不期數年,必然前往。
琉球使者哭的痛哭流涕,多少年了,大明朝廷就沒松過口,今天終于得到了一句不算承諾的承諾。
第五批入殿的使者是黎牙實,這位算是老熟人了,黎牙實光是面圣就兩次,這已經是第三次覲見了。
黎牙實恭敬行禮之后,看著空曠的地基,不由自主的感嘆道“英明的、富有智慧的、戰無不勝的、至高無上的偉大陛下,卑賤的外鄉人有些疑惑,這宏偉、高大的皇極殿,就這樣燒毀了嗎這就是大明的富庶嗎”
皇帝已經開始調查皇宮縱火案,是有人縱火,而非天災,坊間早就傳的沸沸揚揚,自然也傳到了在京的黎牙實耳朵里。
“我一直來到這里之前,都認為愚蠢的弗朗西斯科是地球上最大的蠢貨,他說只需要四十人就可以征服大明,后來加到了兩萬人,但現在看來,我現在覺得他也不是那么愚蠢了。”黎牙實用帶著詠嘆調和半生不熟的漢話,揶揄著大明皇帝。
大明皇帝你這都不生氣,以后也別當皇帝了。
“你覺得兩萬人,真的夠嗎”朱翊鈞平靜的問道。
黎牙實友邦驚詫了一下下,就趕忙恭順的說道“弗朗西斯科是個蠢貨,我人就在這里,我認為,兩百萬人都不夠,忠于偉大陛下的臣民,忠于大明國朝的臣民,是大多數的沉默者。”
“把忠于陛下和國朝的沉默者變成了背叛者,那是不該發生的錯誤,雖然它總是發生。”
借著皇宮被焚毀的事兒,稍微揶揄兩句,驚詫一下,差不多得了,蹬鼻子上臉,真的會被大明皇帝扔到太液池里喂魚的。
“你這是湊熱鬧來了,還是有事要說”朱翊鈞詢問道,今天集中接見使臣,這黎牙實也說要覲見,既然要見,那就一起見一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