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俯首說道“陛下圣明。”
張居正高度擁護陛下的決議,讓三娘子看看大明軍眼下的實力也好,省的俺答汗生出什么不該有的心思,做出戰略誤判,要跟土蠻汗合兵一處,或者干脆東西并進,威脅大明退出大寧衛。
“那就去看看吧。”朱翊鈞擺了擺手,不算什么大事。
三娘子又跪到了地上,俯首帖耳的說道“叩謝陛下天恩。”
三娘子走出了門檻,陳學會帶著三娘子離開了皇極門的位置,另外的使臣等待著覲見,包括濟州島來的使者。
“你們大明不是元輔當國嗎為何元輔就說了句陛下圣明”三娘子走出午門,準備上車回到四夷館之前,忽然開口問道。
三娘子又解釋道“和我預想的不同,西北的吳兌、方逢時等人都說,元輔威震主上,僭越神器,我聽聞元輔新政,頗有成效,可今日入朝一觀,并非如此,所以才有此一問。”
三娘子想不通,她在西北能把打了一輩子仗的俺答汗僭越架空,張居正在大明,卻只說陛下圣明,可是張居正在大明的新政在草原三娘子都聽說了,張居正不是無能之輩才是。
“我不知道你為何如此詢問,元輔為何要架空陛下的威福之權呢元輔希望陛下能夠成材。”陳學會看著三娘子解釋了一下,三娘子疑惑,高拱也疑惑,其實大明的臣子也都疑惑,張居正你什么時候,真正干些威震主上的事兒
“我知道了。元輔果然是偉男子,大丈夫也。”三娘子思索了一番說道“我還以為世間無諸葛孔明這類的人,只是話本里故事,但是今日看見了元輔,才知確實是有這樣的大丈夫。”
“多乎哉,不多也。其實大明也就這么一個。”陳學會扒拉下,這樣當國而不僭越神器,只想中興的臣子,大明也不多。
三娘子笑了笑說道“不還有戚繼光、俞大猷嗎還有李成梁也能算半個吧,都是英豪,明知大明苛責武人,做事很是艱難,但他們似乎沒有放棄。”
“走了。”
三娘子之所以肯親自跑過來談一談,其實很簡單,輕啟戰端很難言勝,不能劫掠了,才肯老老實實的談生意,她放下了車窗,向著四夷館而去。
陳學會搖了搖頭,正如三娘子而言,大明的偉男子、大丈夫細細數一數,并不算少,張居正、戚繼光、俞大猷、譚綸、海瑞,甚至連殷正茂、李成梁這種人物,說他們是藩鎮,他們還以朝廷馬首是瞻。
很多人言這些人蠢,的確,他們并不精明,掌握這等權力在手,結黨營私,一起挖空大明墻角多好,反正大家都是這么做的。
陳學會帶著下一批使臣覲見了,這次是濟州的使者。
這些使者,不會漢話,獻出了海貨、魚油等若干,得到了一些賞賜,連比劃帶猜,朱翊鈞才明白對方的意思,大風把他們的船吹跑了,希望大明能送他們回去。
朱翊鈞同意了這個要求,大明的確要對濟州島進行水文考察,倭國在增強對琉球的影響力,大明也要增強對倭國的影響力。
第三批使者是朝鮮使臣李后白、尹根壽,這兩位使臣是請求朝廷勘誤,大明要修大明會典,大明會典中對于李朝的祖宗記錄有誤,請求修改。
自從弘治年間大明修好大明會典刊刻天下后,朝鮮使者就不停的上奏,說大明修錯了,大明將李氏朝鮮的開國君主李成桂記錄成為了李仁任的兒子。
這個錯誤洪武年間就發生了,李成桂本人就親自上奏了,說自己不是李仁任的兒子。
永樂年間,終于修訂了這個錯誤。
但是到了弘治年間,這個錯誤又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大明會典之中,聽說朝廷有修大明會典的打算,而且還任命了總裁、副總裁,以及開館編修,立刻急匆匆的派了使者,希望這次不要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