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漸起,四處都是張燈結彩,少年英主朱翊鈞站在了棧橋上,象征性的檢查了下一路上的封條,而后推了下運糧的板車,完成了整個大典。
朱翊鈞看著一個個的漕糧箱從船上不斷的卸下,而后堆積在港口的倉庫之中,在經過了點檢和簽書封條之后,就會起運前往通州。
“俞帥啊,這條船,厲害不厲害”朱翊鈞對著白發蒼蒼,比之萬歷元年蒼老了數分的俞大猷問道。
俞大猷摸著山羊胡笑呵呵的說道“厲害它厲害就厲害在只用風力就行行使,厲害就厲害在它有連續的火炮甲板,如果滿載可以有五十四門,厲害就厲害在,它能戍衛大明海疆。”
“大明松江造船廠一共建了十二艘這樣的過洋船,在總結經驗教訓后,會再設計新的過洋船和火炮,有些地方設計是不合理的,比如火藥的存放,比如火炮位的設計,這艘船的火炮射擊沒有格子板,導致火炮下雨會進水,說來也怪,這么明顯的錯誤,用之前誰都沒有想到。”
“很正常。”朱翊鈞滿是笑意的說道,工程就是這樣,總會有考慮不到的問題,需要進行修修補補,設計新的船只。
“總辦郭汝霖和趙士禎給陛下做了個二尺多長的隨手禮,還請陛下笑納。”俞大猷讓人拿來了小禮物,一個過洋船的手辦,小孩子嘛,總是喜歡這些玩耍之物,只要能在陛下心里留下這段記憶,就是日后圣恩的一部分。
朱翊鈞對這種伴手禮非常的喜歡,多多益善。
“陛下,臣老了,辦完這趟差,打算致仕了。”俞大猷已經白發蒼蒼,這也是他這次押運漕糧回京的原因,他不是戚繼光才四十多歲,他已經七十三了,致仕他已經動心起念數次,這次終于說了出來。
松江水師,已經初具規模,他精心挑選的副總兵陳璘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也是時候了。
“致仕就不必了,留京做前軍都督府右都督,為朕答疑解惑如何”朱翊鈞同意了俞大猷不再領兵的請求,俞大猷是弘治十六年出生,這個年紀,督領南衙水師,的確已經不合適了,辛苦是一方面,精力是另外一方面。
俞大猷聽聞陛下的處置,愣了愣問道“這不符合祖制吧”
既然不能任事,領點待遇回家就是,但看陛下這個意思,是打算讓俞大猷繼續發揮余熱。
朱翊鈞低聲說道“俞帥,朕的家宅被人點了,戚帥在大寧衛短時間回不了,朕還不能發作,你看看這幫臣子,天天欺負朕,俞帥在京師坐鎮,這等宵小安敢如此猖狂”
俞大猷聽聞,發現陛下的理由充分且合理,至少他在京師,陛下用人的時候,也不會無人可用。
“臣遵旨。”俞大猷沒有任何反對就答應了下來,不適合領海軍,可以領陸軍,不求有什么戰功,只要他這個人在,他就有威懾力,因為他叫俞大猷。
朱翊鈞登上了大明的第一艘過洋船,見到新奇的東西就問,問東問西,問桅桿、問水線、問貨艙、問火炮甲板等等,這條船上已經有了部分的鋼件,在連接的部分和水密艙,鋼比木好用。
這次航海,發生了兩次滲水事件,因為水密艙的存在,大明一條船都沒有損失。
在小皇帝迎接漕糧入京的時候,慶祝大明海運漕糧運行成功的時候,三娘子這一行人,來到了大寧衛,而后又去了桃吐山,見到了一個山大小的白土之后,沉默了許久,大明的的確確有了穩定的白土供應。
而后三娘子來到了最前線的青龍堡。
戚繼光就在這里,對于大寧衛的防務,三娘子著實是有些佩服,確實是厲害的很。
“大明從外部是很難擊破的,但是他的內部已經完全腐朽了。”三娘子看著大明京營的威嚴,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