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說究竟是什么它是一套入世的學問,叫人看穿混亂表象看到本質的一套方法論,它并不復雜,也不困難。
而矛盾說的使用方法是,對一個社會現象進行追本溯源,了解其背后事物發展的過程,尋找到主要矛盾,對主要矛盾進行信實的、就事論事的、踐履之實的剖析,分析出其次要矛盾,尋找現象中的問題和原因。
在經過了極其復雜的斗爭之后,調節主要矛盾,才能實現張居正的抱負,讓大明再次偉大這一主旋律。
是否能夠抓到主要矛盾,就可以判斷出一個人是否賢能。
而抓主要矛盾這塊,張居正是當下大明世界唯一的超等射手,而大明廷臣多數都是二等。
張居正一輩子就做了幾件事,考成法、清丈還田、振武強兵、整飭學政,分別對應了吏治、經濟、軍事和文化,而在這四個方面,張居正完完全全的抓到了主要矛盾,作為輔國大臣,當國首輔,張居正是絕對合格的,甚至是遠遠超出了其他人。
不是其他人抓不到主要矛盾,分不清楚輕重緩急,而是他們的彼岸不同,所以行為不同。
嚴嵩不夠聰明嗎徐階不夠聰明嗎他們當國為何就抓不到主要矛盾呢他們其實很清楚大明國朝的問題所在,但是他們的目的不同,他們的目的是自己家的權勢和生產資料。
高拱的目的總歸是振奮大明吧,他為何沒有抓到矛盾呢
其實高拱抓到了,但是他做不到。
僅僅以吏治而言,賄政之上是姑息,不破姑息,談破賄政就是個偽命題,但是高拱本身高度依賴晉黨這個組織,所以他只能姑息。高拱的第一次倒臺就是姑息了楊博做吏部尚書,對山西籍的官員,無一降職罷免,引發的巨大爭論。
高拱破不了姑息,但是張居正可以,他同樣姑息,可是他姑息不看成分立場,只看是否能夠任事,是否能稱得上循吏。
矛盾說可以看破混沌的表象,看到萬事的本質,那矛盾說的本質是什么
矛盾說的本質是實踐,是踐履之實,是行之者一,信實而已。
矛盾說是一種被動技能,學習之后,可以獲得破妄之眼,也能夠培養治理地方的人才,這也是張居正整飭學政的重要理論依據。
而這一次的殷正茂入京,賜予國姓之事,完全是基于矛盾說和大明當下國情進行了梳理,最終得到的一個結果。
張居正看著自己的題本繼續說道“洪武初年云南是遠在邊陲,軍事羈縻困難,當時太祖高皇帝的分封天下諸王也是基于這個踐履之實做出的決定,而現在,呂宋也遠在邊陲海外,軍事羈縻困難,這是這兩件事,相同的困境。”
“而現在大明對呂宋的統治,面臨著更多的困境,那就是經濟,直到現在,云南地方仍然仰賴大明腹地的供給,物產算不上豐富,可是呂宋,是一個集散天下百貨的貿易中心,來自印度的棉花、大明的瓷器、絲綢、棉布、印度和波斯的地毯、棉花、棕櫚油、馬六甲的香水、爪哇的丁香、錫蘭的肉桂、千島之國的其他香料,比如大宗貿易的胡椒。”
“呂宋在經濟上對大明的依賴更低,即便是大明封禁了對馬尼拉的海貿,大量的走私商人,也可以把大明的貨物帶到馬尼拉。”
“大帆船甚至可以直接在馬尼拉完成貿易,不用到大明來,這樣可以在一個貿易周期里節省兩個月的航程,一旦殷正茂握住了泰西的白銀輸入,大明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殷部堂的確是大明的官員,是大明派遣去呂宋的總督,但他本人是實質上的呂宋國王,而他手下有三千客兵和五千原本為海寇組成的協從軍,一個可以財用自主、驕兵悍將的海外孤懸之地。”
“所以,我認為可以在政治上,增加一些羈縻,至少殷部堂是大明的部堂,不是海外的紅毛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