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忌諱莫深的樣子,讓朱翊鈞理解了王世貞的號召力。
“他都能當文壇魁首,這文壇能好的了才怪咧。”朱翊鈞合上了王世貞的奏疏,這地震疏,臭不可聞。
王崇古這才解釋道“這三個參將托庇于王世貞的父親王忬,而這個王忬呢,又被嚴嵩給冤殺,隆慶二年的時候,王世貞和他弟弟上京告狀,為自己父親喊冤,先帝為王忬平冤昭雪,所以這三個參將便不能殺了,一直拖到了現在。”
朱翊鈞看向了譚綸問道“大司馬以為呢”
“三個人早就該死了,若非殷部堂、俞龍等人處置得當,曾一本的海寇不知道要鬧多久,不是這三個家伙見死不救,廣州倭患,也不會鬧得這么兇。”譚綸十分肯定的說道。
“王世貞和大司馬、戚帥的關系不錯,聽說戚帥還送了把寶劍給王世貞。”王崇古見譚綸不給這三個武將說情,反而落井下石,有些奇怪的問道。
這兩個參將一個把總,之所以一直沒有論斬,除了這三人皆為王忬舉薦之外,王忬平反的大勢不能論斬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這王世貞和譚綸、戚繼光的關系極好,而且還跟張居正是同榜。
所以王崇古不想說,陛下一直追問,萬士和才說明白了其中的關鍵人物,王世貞。
“誰送他寶劍了誰說的”譚綸一愣,他自己怎么不知道自己跟王世貞關系很好這件事
王崇古沉默了片刻說道“他自己說的,還寫過一首戚將軍贈寶劍歌。”
“劍這件事啊,隆慶二年,王忬平冤昭雪后,我同戚帥、汪道昆三人,的確前往拜見恭賀,就是份兒賀禮,這不都是人情往來嗎大司寇和楊太宰當初結為親家的時候,我們也送了一樣的賀禮。”譚綸想起來了,確有其事,大家都送賀禮,但是王世貞特意把戚繼光的劍拿出來寫詩,就非常有趣了。
大家平日里圈子不同,哪里知道王世貞借著那把劍弄出一種這樣的假象來。
“坊間還傳聞我兒子和張四維的女兒結了姻親,成為了親家,我還想問這誰傳出去的謠言。”馬自強十分無奈的說道,最近有不少傳聞,說馬自強的兒子跟張四維的女兒早就結親,張四維和馬自強是兒女親家了,夷三族會夷到馬自強的頭上。
馬自強都一臉的莫名其妙。
“沒有嗎”王崇古驚訝無比的看著馬自強說道“你和張四維不是兒女親家”
“我兒媳婦的確是姓張,但那是同州張氏,不是蒲州張氏”馬自強驚訝無比的看著王崇古說道“你為何有此一問”
王崇古嘆為觀止的說道“張四維跟我說的,我那時候在西北主持流民安置,沒工夫顧忌他,他跟我說他把女兒嫁到了你們家。”
有些賬是不能對賬的,這就是收支復式記賬法的威力,有些事一對賬就露餡兒。
三娘子但凡是把過往的賬目拿出來,給大明朝廷對一對賬,族黨在中間到底搞了多少幺蛾子事,就一目了然了。
王世貞拿著戚繼光人情往來送的賀禮,寫了一首詩,搞得好像他王世貞和戚繼光關系莫逆,而張四維直接編排了自己和馬自強是兒女親家。
戚繼光人在西北,自然不能親自反駁,但是馬自強人都傻了,他家兒媳婦到底是哪里的,他不知道
萬歷二年的時候,他兒子馬慥入京科舉之前,就已經有婚約在身,當時馬自強人在老家丁憂守孝,一直到萬歷三年馬自強丁憂結束,兒子才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