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類有3490份,彈劾聚斂大臣。”
“第四大類是苛責,苛責天下百官的奏疏,有3205份,這些奏疏,主要是反對考成法,反對苛責百官,這一類,矛頭對準的是楊博、張居正,張翰、萬士和,諸位,這里單獨指明,張翰被罵了1500多次,認為他從元輔諂媚阿附權臣,怯懦不爭、尸位素餐坐看吏部權力丟失等等,去年一年就被罵了1500多次。”
海瑞不敢置信的說道“張翰都那樣了,居然還被罵了一千多次”
“諸位要是想看,就到文淵閣去看,真假一看便知。”馮保也不解釋數據的真偽,他知道,張居正那個懷疑人的性格,絕對會親自點檢一遍,防止小皇帝被蒙蔽,他馮保也懶得多解釋,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第五大類興文匽武”馮保繼續講解著數據分析,里面的數據都非常的詳實。
“這后面幾類,如果將它們歸為反對新政這一類的話,立刻就成為了第一大類,共計4912本。”馮保介紹了完了這個輿情表的種種數據,甚至做了總結。
大抵總結來就是復古、反對新政、倒張,這就大明朝臣們一整年喋喋不休的內容,能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朝臣寥寥無幾,讓他們勵精圖治再振大明,他們是做不到的,但是讓他們拖后腿,他們是極為擅長的。
提出建設性意見主要為廷臣,而朝臣只有一個侯于趙,還算是忠君體國,提出了幾條建設性意見。
這里面影響最大的就是軍功改制,由人頭賞變為了事功賞,戰線成為了衡量軍功的標準。
就這一條,侯于趙一輩子都不提什么建設性意見,泯然眾人矣,朱翊鈞也不會把侯于趙如何,影響深遠,侯于趙的奏疏可能不是他的本意,但的確是人頭賞,卻是不大適合當下大明的大勢所趨了,不是由侯于趙提出,也會由大明軍將們提出來。
侯于趙敢為天下先,就是先登之功。
侯于趙現在遼東墾田,從平虜堡到杜爾比山之間的一百四十里地的墾田,這種墾田是在關鍵位置建立營堡,防止山賊劫掠,墾荒種田的軍屯,侯于趙一共屯耕了十三萬畝田,一千三百頃看似不多,但積少成多,水滴石穿。
“咱們大明朝的朝臣們還是太閑了。”朱翊鈞看著那扇屏風說道“先生,給他們找點事兒做,別一天天的不干正事,天天反對這個反對那個,為了反對而反對,他們反對能不能基于踐履之實的反對,而不是整天喊復古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為權豪縉紳張目,給權豪縉紳當官,就擺到臺面上來說,把古人扯進來作甚”
朝臣們多少有點跟不上版本了,這復古要是能把人彈劾倒了,高拱張居正之流,根本走不到元輔的位置上。
殷正茂看著那扇度數旁通屏,呆滯了許久,度數旁通還能這樣用的嗎這是張居正的主意,還是小皇帝的主意數字不會騙人,朝臣們到底想要如何,一目了然,復古,法三代之上,皇帝、朝廷,不要管的那么寬。
“關于大火燒宮案,論斬計1728人。”朱翊鈞說起了另外一件事,張四維案,這個案子已經是鐵案了,現在的問題是,殺的人太多了。
說起這個,大家都沉默,這個實在是不好表態,同意的話,是攛掇皇帝不仁,不同意的話,是違逆圣意。
“大司寇啊,若是牽連廣眾,那不得不提到洪武年間,先從空印案說起吧。”朱翊鈞開口說道。
王崇古也是案犯之一,雖然一縷頭發是懲罰,但是他如果品錯了圣意,死路一條,他沉默了片刻說道“空印案本身就是假的。”
王崇古品不出圣意,他根本不知道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究竟打算做什么,所以他打算信實的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