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萬歷皇帝和張居正的主要沖突集中于節儉二字,這也是萬歷皇帝痛恨張居正的根本原因。
萬歷皇帝好奢靡,張居正不讓他奢靡享樂。
萬歷二年,鰲山燈火開始,萬歷皇帝想辦,而張居正攔著不讓辦,萬歷皇帝喜好奢靡的本質已經暴露,到了萬歷六年大婚之后,就和隆慶皇帝一樣,不斷的取國帑錢用,張居正不肯,萬歷皇帝就直接不聽,硬要支取。
萬歷皇帝在大婚之后,就逐漸明白了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力是無限大的,開始不斷加派織造絲綢,南衙水災仍然不管不顧,仍然加派。
自從萬歷六年起,到萬歷十年,萬歷皇帝頂著張居正內閣的壓力,硬生生從國帑拿了一百二十萬兩的備邊銀出去,大婚、潞王出閣、妹妹的嫁妝、大婚后嬪妃賞賜等等為由。
這還是張居正在的時候,當時的矛盾已經肉眼可見了,野心家們開始蠢蠢欲動,張四維當時已經為次輔,更是跟著萬歷皇帝一起胡鬧,和張居正展開了爭斗,張居正也知道自己失了圣眷,加速了自己的改革步伐,想要在失去圣眷之前,把事情做完。
是張居正苛責了萬歷皇帝的生活嗎并不是,宮里每年金花銀的用度是一百二十萬兩。
一個數字太過于冰冷,張居正的全楚會館一年只需要1000兩左右就可以維持正常運轉,一年的花銷就能讓全楚會館平穩運行1200年,而一個客兵的軍餉是十八兩銀子,僅僅宮里的開銷,就可以維持二十個步營。
每年一百二十萬兩的金花銀是張居正這個內閣給萬歷皇帝的錢,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里,萬歷皇帝又從國帑拿走了一百二十萬兩銀子。
這也就是張居正帶領的內閣和六部有這個錢,讓萬歷皇帝揮霍,換到嚴嵩、徐階他們自己還撈不到這么多,更別提皇帝五年拿120萬了。
到了萬歷十年張居正走后,萬歷皇帝開始抄張居正的家,一共就抄出了十萬兩白銀的家產,而這十萬兩還不夠萬歷皇帝一個月的揮霍。
當年,潞王大婚,采買金銀珠寶就額外從國帑度支了三十萬兩白銀,戶部上奏,頂撞了萬歷皇帝,說你欠的錢還沒還錢,現在又來戶部拆解,哪來的臉
可此時朝中已經沒有了張居正,戶部罵也好,不罵也罷,能怎么樣呢
這就是原先歷史線里的萬歷皇帝恐怖的開銷,到了萬歷皇帝造自己的陵寢,一個墳就修了八百萬兩白銀出去。
張居正是很擔心小皇帝學了隆慶皇帝奢靡無度,實在是被搞怕了,所以平日里講筵,都將修省節儉,而且講的次數很多。
現在好了,出大問題了
小皇帝現在不是節儉,是摳門。
馮保說了一件事,讓他頭疼無比的事兒。
紫色表示尊貴,也容易掉色,皇帝本來是紫袍,后來穿著穿著紫袍掉色成為了青袍。
正常人第一時間就該讓人織造紫色,衣服都穿掉色了。
小皇帝不這么想,小皇帝覺得,紫袍既然掉色,那為何不開始就織造成青色的省去了掉色的過程,青色的染料還便宜,也不能織染白色,因為白色會發黃,發黃了就必須要換,所以織造青色最佳。
穿的最久
馮保都被小皇帝的清奇思維給干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