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勒住了馬匹,大聲喊道“大明軍威武”
又是一陣山呼海喝之聲。
此時的朱翊鈞豪情萬丈,一如當初剛剛在大禮儀之爭大獲全勝的嘉靖皇帝那樣的意氣風發。
朱翊鈞看向了身后,大明百官的神情各異,張居正、呂調陽、王國光、海瑞等人都是面露欣喜,看到了大明軍容有振奮之意,自然是欣喜的,也有些比如王崇古、萬士和、葛守禮等人,面色五味雜陳,他們其實在想,嘉靖二十九年,若是有這等強軍,給俺答汗熊心豹子膽,俺答汗也不敢入寇京畿。
有些朝臣則是面露擔憂,甚至是有些驚懼,若是心里沒鬼,為何要怕
朱翊鈞看向了北土城方向,譚綸披甲站在橋頭。
小皇帝面色一黑,他就知道譚綸就是個披著文官皮的武夫,這操閱軍馬的一個小儀仗,譚綸都要帶甲,就不能讓譚綸總督京營軍務出戰,他那是去總督軍務,絕對會上陣廝殺
朱翊鈞來到了御幄前下馬。
操閱軍馬正式開始了,朱翊鈞開始熱身,大夏天的披甲,走了這么遠的路,真的已經很累了,汗流浹背,他拿出了自己的七十斤下力弓,等待著操閱軍馬的開始。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
戚繼光、譚綸、馬芳三人,開始放飛帶著響哨的信鴿,這是取旗開得勝之意,戚繼光已經做出了周全的安排,無論小皇帝是否在書信里騙了他,并沒有勤勉練習武藝,那皇帝的面子也不能丟。
而負責給小皇帝找補面子的是李如松,他已經藏在了人群之中,如果皇帝的箭矢不能射中,李如松就會悄悄補射。
戚繼光放飛了信鴿。
而朱翊鈞大架拉弓射箭,瞄準之后,立刻松開了弓弦,箭矢反射著正午的燦爛的陽光,劃過了一道弧線,擊中了那只信鴿。
李如松呆愣下,他已經準備補救了,結果陛下根本不用他找補
戚繼光嘴角勾出了一抹笑意,這一抹笑容很快擴散到陽光燦爛。
小皇帝真的沒糊弄他,真的在勤加訓練,勤能補拙是建立在踏實用心做事的基礎上,任何松懈,都會不斷的累積,武道、讀書、天下大事,大抵都是如此,不進則退。
顯然,戚繼光這個老師離朝一年的時間里,小皇帝的騎術和射術都在進步。
譚綸和馬芳放飛了第二只和第三只信鴿,小皇帝搭弓射箭,一一擊落,京營萬余軍士見此,不由自主的握緊了手中的鉤鐮槍,不斷的下頓,齊聲高喝道“彩彩彩”
掌令官很快將三只信鴿呈送御前,朱翊鈞看到了箭矢上的刻痕,那是他留下的記號,如果沒射中被找補了,別人不知道,朱翊鈞自己一定要清楚,但三支箭都是他臨時刻好的記號,信鴿上也只有一個傷口。
“先生教得好。”萬士和對著張居正頗為佩服的說道。
天生貴人大抵都是深宮廢物,這一點上已經在歷史上無數次的證明過了,其實朝臣們也不期許皇帝有多大的出息,應該批閱的奏疏,能批閱就是了。
但是皇帝一次次的表現,都超過了所有人的期待,當初王之誥離朝的時候,皇帝給過萬士和逃跑的機會,萬士和沒有逃跑,這個選擇現在看來,萬士和并不后悔。
皇帝有出息,朝中的黨爭會更加酷烈,王之誥的選擇也說不上錯。
人各有志。
朱翊鈞走下了校場,來到了步射靶之前,開始準備步射,五十步,人行靶,百步穿楊朱翊鈞還做不到,但是五十步能射中已經是個合格的軍卒了。
他不斷的拉弓射箭,射出了五箭之后,左手換到了右手,左右開弓,再次射出了五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