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帥朱希孝當年有個不敢有的奢望,希望大明能有個重視留心武備的馬上皇帝,如果皇帝的武道老師朱希孝還活著,一定會非常欣慰。
朱翊鈞將龍旗大纛遞給了戚繼光笑著說道“日后,戚帥為朕扛旗。”
“臣遵旨”戚繼光扛起了龍旗大纛,大踏步的走出了午門之外。
朱翊鈞正打算翻身上馬,張居正走進了皇帝三丈之內,俯首說道“臣扶陛下上馬。”
“朕馬術已經極好了,可以自己上馬。”朱翊鈞表示,以自己少年組第一高手的身份,不用人扶。
“臣扶陛下上馬吧。”張居正卻非常堅持的說道。
朱翊鈞看向了身后的群臣,明白了這其實是一個儀式,皇帝在慢慢長大,張居正也有打算慢慢歸政,扶皇帝上馬,就是匡扶皇帝的皇圖霸業,就這一個美好的寓意。
“有勞先生。”朱翊鈞說的很大聲,這話就是給朝中野心家們說的。
你們皇爺爺現在有人罩著,武有戚繼光,文有張居正,少特么的打皇爺爺的歪主意
別的皇帝皇宮被燒了,只能上告皇上帝,反省自己的過錯,他不用,他可以想追究誰就追究誰
朱翊鈞虛扶一下,穩穩當當的上到了馬上。
“天子出行”馮保一甩拂塵,吊著嗓子高聲喊道,兩兩一對的小黃門將天語綸音傳到了午門之外。
鼓聲震天、號角聲深遠。
李如松帶著的步營名叫扈駕京軍,披甲帶刃,開始推著戰車一步步的向著德勝門而去,德勝門大街是兵道,出了德勝門,就是北土城。
如同一股流水一樣,扈駕京軍開拔了,而后戚繼光扛著龍旗大纛,為陛下先驅開路,在戚繼光的身后是大祭司徐文壁扛著皇帝的節鉞。
龍旗大纛,大明天下就這一面,除了在明堡宗作為瓦剌太師也先先鋒,攻打大明京師德勝門之時,大明的龍旗大纛一直只有一面。
朱翊鈞穿著戎裝,兜鍪并沒有扣面甲,驅動著馬匹緩緩的走出了午門的門洞,四周是緹帥率領的錦衣衛的宮廷戍衛大漢將軍,在大漢將軍內的最里層是披甲的二十個陪練,有勛衛有太監,離朱翊鈞最近的是緹帥趙夢祐、紅盔勛衛駱思恭,宮里的老祖宗馮保在前面,二祖宗張宏跟在皇帝的身后。
馮保要牽馬,張宏要護著陛下,陛下摔下來了,他要做肉墊。
馮保和張宏都非常清楚小皇帝的馬術真的已經很好了。
朱翊鈞驅馬向前,鉦鼓響器齊鳴,這是出征的軍樂,莊嚴肅穆,他的身后是文官的隊伍,唯獨譚綸不在,譚綸已經先行一步,去了北土城安排操閱軍馬諸事。
在隊伍的最后,則是另外一千五百人的扈駕后軍,負責殿后。
朱翊鈞的儀仗終于來到了北土城,鼓聲號角聲再次奏鳴,站在北土城前和城墻上的大明京營,甲胄鮮明,旌旗招展。
戚繼光舉起了手中的龍旗大纛。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萬余人的齊聲高呼,其和聲震天,直沖云霄,整個京畿莫不振聾發聵,在山呼海喝之后,火炮開始奏鳴,轟隆隆的炮聲如同天雷滾滾一般,響徹整個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