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子看到這份請帖,最終沒有赴約,這個孫繼皋是萬歷二年的狀元郎,卻被小皇帝叫到跟前辯經,被小皇帝無情擊敗,狀元郎和小孩辯論,卻說不過,這么一樁奇聞,三娘子在塞外都知曉了。
孫繼皋作為狀元辯不過小孩這件事,也被帶到了泰西去,連費利佩二世都聽高啟愚談到過這件趣事,高啟愚借著這件事,為自家皇帝是明君做注腳。
高啟愚在德意志、法蘭西、尼德蘭、英格蘭大旅行,大抵也要把這個故事帶到這些地方去。
三娘子是進京議和的,她的一舉一動,都在朝廷的視線之中,此時胡亂動作,會影響議和大計,而且三娘子也深知大明讀書人的做派,不務實,專門務虛,和他們談,也談不出個結果來,不如不去。
大明務實的人,只有首輔張居正這一波人,王崇古之流更像是言利聚斂之臣,也算是務實的一種。
唯獨這些務虛之人,實在是難以溝通,他們的思維方式太過于古怪,比如吳兌、方逢時、張四維、王崇雅之流都是這樣的人,三娘子之前就跟這種人打交道,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兒,能被這幫人辦得復雜至極。
和賤儒談,是談不出結果的。
務虛賤儒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為了談而談,卻從來不談什么實際的事兒,空話套話,似乎只要一個陣營就可以了,任何利益沖突的事兒,都是今夜陽光明媚糊弄。
可是,錢、糧、鐵鍋、鹽巴、布匹、茶都是利益。
她之后又去了永定河畔的毛呢官廠,參觀了一圈,看到官廠附近聚集的大量百姓,她是有些羨慕的,她知道朝廷這個買賣一定會做下去,這就夠了。
朱翊鈞接見三娘子之時,不在地基之上,如果還在地基上接見,大明新任禮部尚書馬自強就該自殺謝罪了,接見的地方,在文華殿偏殿。
朱翊鈞手里拿著一根鋼制長管,長管之上,帶照門、準星。
眼睛、照門、準星,對在一起就能形成三點一線用以瞄準。
三點一線,也是度數旁通的結果,三點只能確定一條直線。
再加上銃托和銃機,這就是一根鳥銃。
這是大明新造的火銃管,朱翊鈞對這種管材非常滿意,這不是無縫鋼管,只是將造炮的內冷技術運用到了鑄管,就是個半成品,之后再以鐵挺一條大如箸者為冷骨,開始滲碳鍛造,鍛造完成之后,再以四棱鋼錐如箸大者,透轉其中,使極光凈,則發藥無阻滯,再以鋼錐鏜削膛線,用以讓鉛子旋轉,更加精準。
戚繼光說的很明白,膛線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方便清理火銃內壁而設計,后來發現,這玩意兒的妙用。
“拜見陛下,陛下圣躬安。”三娘子行大禮,看著文華殿偏殿分區安置的種種物件,眉頭緊蹙,尤其是那七個櫥窗里放著的一堆書籍。
這里很多物件都有被使用的痕跡,顯然,這不是擺出來給人看的,而是小皇帝真的在用。
“免禮。”朱翊鈞示意張宏將一根火銃管遞給了三娘子說道“戚帥剛弄出來的好物,以前大明一年只能鍛造一萬支火銃,現在大明一年能造五萬支了。”
三娘子拿到了火銃管,清楚的知道這是什么
她也有火銃,還是從吳兌私宅里順走的一支很精美的火銃,這個東西粗制濫造,但它是個胚子,只需要鍛造一番就是強大的火銃了。
“陛下,好仁之君,必能王天下,則欲王者,惟在強仁而已今日觀陛下身邊皆是聚斂、好兵之徒,孟子有云茍不志于仁,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
“天有好生之德汲汲然舉行仁政以愛養生民,然后人心可收,王業可致”三娘子看著手中的火銃管,勸小皇帝行仁政,不要誤入歧途,在歧途之上越走越遠了,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