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士和不得不提到兩宋官營煤炭,一斤煤二百文,結果賣也賣不掉,百姓也買不起,這就尬住了。
朝廷官廠不只是利,也有弊,而且是深刻的歷史教訓,糞霸皇帝宋高宗。
“咱大明在這方面遠不如兩宋,能興利已經不錯了。”王崇古反駁的理由很有趣。
“大司寇所言極是,是我想多了,咱們不能因為怕被撐死,就直接餓死了事。”萬士和的回答更加有趣。
王崇古說大明根本做不到兩宋那種逐利的嘴臉,一斤煤二百文想屁吃。
他是基于踐履之實去談,前段時間,毛呢官廠洗羊毛的工場,熱死了三個人,就已經把王崇古弄的焦頭爛額了。
大明不具備朝廷逐利的條件,但凡是大明的儒生能講興利,大明還能窮到這種地步
兩宋時候,白銀還沒有的大量流入的時候,宋遼一年歲幣就超過了三十萬兩白銀,而后屢次增加。
大明根本沒有興利的風力輿論基礎,更遑論逐利了。
兩個人莫名其妙的對話,讓廷臣們都是會心一笑,朝中的科道言官總是在某些方面,以一種奇怪的角度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
“臣以為可以試試。”王國光看向了郭朝賓問道“郭尚書以為呢”
“能干。”郭朝賓言簡意賅,又不是督辦皇陵,窯井罷了,只要廷議通過,那工部是絕對不會拖后腿的。
“若是有官廠匠人,那募兵就容易的多了。”戚繼光從募兵的角度出發,認為官廠匠人,將會是第一等的優質兵源。
工匠的身體素質上等,而且工匠們最是守規矩,不守規矩容易出生產事故,這募兵從匠人里招募,那京營的兵源補充,就不會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了,這多是一件美事。
譚綸也十分鄭重的說道“戚帥說得好”
“要我說也別小心翼翼的試探,這絲綢、毛呢可以官廠督辦,這煤可以官廠督辦,這柴米油鹽也都可以官廠督辦,又不是要搞專營,大家都在一個鍋里吃飯,誰吃的多算誰的,直接在永定河畔,建個百工官廠,這幫個商賈躺著數錢的好日子,到頭了”
朝中最激進的就是譚綸,朝廷毛呢官廠已經有了成功的經驗,造船廠、織造局都辦的不錯,直接拉滿,朝廷督辦百工官廠,又不是不讓民間去辦,一個鍋里吃飯,比的就是生產效率。
“嗯,大司馬此策極好。”張居正十分贊同的說道。
譚綸一聽張居正同意,立刻笑著說道“元輔,我就是這么一說,這辦廠哪有那么簡單,這把大司寇累死也做不到,還是多多辦廠,培養工匠,培養官吏,才是本務。”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很激進,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的吃,步子邁的大了,朝廷容易扯到蛋。
張居正卻十分鄭重的記下了譚綸的建議,現在做不到,不代表以后做不到,這是個好主意,需要留心。
朝中半數廷臣已經同意此事,那就可以開始做了。
朱翊鈞朱批了奏疏說道“就從乾清宮窯井開始吧,光說不練假把式,乾清宮在西山有一百二十口窯井,即日起,移交戶部督辦,馮大伴,派個內臣辦好這件事。”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