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汗是大明的順義王,而順義王妃三娘子是朝廷冊封的忠順夫人,忠順夫人的表妹,當然可以算作是瓦剌人、北虜,但同樣也能算作是大明人。
至于陰結虜人,也是為了促進西北晉黨處置之事,不應該如此定性,這朝廷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多少有點不地道了。
“這個女子是北虜人。”海瑞看著馬自強說道“她沒有朝廷的誥命,算不上是大明人,禮部如此覆議,科臣們是決計不會輕易罷休的。”
“眼下要緊的是,讓三娘子把她的表妹送回來,再補個誥命,就不成問題了。”
三品以上,都有誥命夫人,只需要把那個表妹和孩子要回來,才算是了結此事。
當然還有個辦法,那就是把陳學會革罷,讓他回籍閑住,等到風聲過了,再拉出來繼續任事,這也是過去一貫的處置方法。
朱翊鈞思索再三說道“大司寇聯系下三娘子,讓她把人還回來。”
王崇古則是眉頭緊皺的說道“陛下,要人當然好要,陳學會的外室為何要逃肯定是外室察覺到了什么,察覺到有人要借著外室和孩子生事,做文章,攻訐到陳學會,會波及到她和這兩個孩子,所以才要出逃。”
“朝中泄泄沓沓的言官的目標僅僅是陳學會嗎”
王崇古不認為陳學會才是他們的根本目標,如果僅僅是陳學會個人的話,完全沒有必要擅動如此的風力輿論來進行反復攻訐,而且他希望小皇帝能夠留意到,廷臣中并沒有復古派,便不能清晰的洞悉,普遍存在的反對力量,到底在反對什么。
“大司寇提醒的有道理。”張居正聽聞,肯定了王崇古的建議。
這次對陳學會來勢洶洶的攻訐,很有可能指向的是大明開海。
陳學會平日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和泰西來使黎牙實進行溝通,為此,陳學會專門學習了泰西的拉丁語,對泰西來的算學進行翻譯,陳學會,真的學會了拉丁語。
眼下朝堂上,拉丁語最好的就是陳學會,和陳學會帶領的鴻臚寺,陳學會這樣的大員倒臺,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倒下,而是一片人倒下,大明和泰西使者不能有效溝通,就會發生很多讓人不愉快的事兒。
比如大明賣給了泰西船長安東尼奧一些五桅過洋船,會不會在接下來的塘報里,這些五桅過洋船會不會入寇大明而大明海漕會不會因為陳學會的離任而出現一些變化大明松江鎮、松江造船廠等等,會不會受到影響
張居正已經無敵很久了,沒有人能夠實質上形成對張居正和他領導的新政產生威脅,而王崇古的提醒,來的正是時候。
對陳學會的彈劾,最后的處置意見是責令三娘子送回表妹和陳學會的兒子,而后下旨令陳學會納妾,陳學會沒有子嗣,四十多歲的他,已經進入了合法納妾的年齡,妾也是一種身份。
朱翊鈞朱批了這本奏疏,眼下鴻臚寺離開了陳學會真的轉不起來,朱翊鈞讀的拉丁教材,還是陳學會編纂的。
“貴州播州宣威使楊應龍進貢大木美材七棵,懇請朝廷恩賞,禮部議定,賜飛魚服以恩賞其恭順之心。”張居正拿出了下一個議題。
大木美材七棵,就可以換一身的飛魚服了答案的確如此。
“北方缺木,這里有一本朝鮮送來的書,是弘治元年,濟州三邑推刷敬差官的崔溥,坐船回朝鮮,結果遇到了狂風,被吹到了臺州府,而后從臺州府回到朝鮮,崔溥在奏疏中詳細描寫了當時大明的風土人情。”
“崔溥所途經的運河沿線,已經是我大明最為繁華的地段,在書中,他更喜歡環境優美的江南,而不是環境徹底惡化的北方中原。”
“且其山童,其川污,其地沙土揚起,塵埃漲天,五谷不豐。自北京以至于遼東東寧衛,山皆童禿不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