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從文華殿偏殿回到了家中,眉頭緊鎖的坐在正廳,有些出神。
“父親,陛下沒有怪罪嗎”王謙對這次闖的禍,非常的擔憂,忐忑不安的他一直等到了父親回來,立刻前往詢問。
王崇古沒有理會自己兒子的詢問,仍然在出神,他在思考一個問題。
“父親”
“兒子,你說陛下是不是從一開始就知道,精紡毛呢價格會飛漲啊”王崇古提出了一個可怕的設問,他其實心里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陛下早就知道了精紡毛呢一定會變成現在這樣。
陛下討論這個問題,是從精紡毛呢的使用價值開始的。
精紡毛呢是一種稀有布料,和緞匹一樣,都是頂級奢侈之物,就是毛呢官廠一年不過五千匹,就注定了它的稀有,而且著色性強、顏色瑩潤、羊毛細長、穿著舒適、毛料制作成衣挺括、不易褶皺、耐磨、保暖性極好等等諸多優點,除了容易蟲蛀之外,是上等優品。
財富、地位的象征之物,最是容易受到人們的追捧,勢要豪右對其追捧就變的自然而然。
當初精紡毛呢是否像緞匹直接禁止售賣,王崇古詢問陛下的意思,陛下說優先保證宮里用度便是,允許民間使用,在禮法上,也不將精紡毛呢列為僭越之物。
這家里沒幾匹精紡毛呢布料,也好意思說自己是勢要豪右
在供需論的情況下,精紡毛呢被忽略使用價值,被投機商賈們哄抬,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從流行到狂熱就會成為一種必然,而陛下似乎在有意的縱容這種哄抬的行為,讓王崇古不寒而栗。
如果陛下早就想到了今天,那就真的是太恐怖了。
“父親的意思是,這是陛下故意設的局”王謙吞了吞喉頭,驚恐無比的說道。
“應該是我想多了吧。”王崇古無力的揮了揮手,他不愿意抱有惡意去猜度圣意,但是按照過往的經驗,精紡毛呢的價格,怕是陛下早有預料。
王崇古的猜測是正確的,朱翊鈞從精紡毛呢出現的時候,就和張居正討論過緞匹為何要禁售,甚至民間使用視為僭越,即便如此,精紡毛呢還是流入了坊間。
萬歷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張居正和小皇帝在文華殿偏殿展開了激烈的爭吵,爭吵的內容和精紡毛呢的價格有關。
張居正的意見是立刻對其進行限制,完全禁止其流入坊間,民間使用一律定為僭越,這樣一來,就不會有奇貨坑害的流毒了,張居正為了在皇帝手中保住勢要豪右們,已經拼盡了全力。
朱翊鈞不同意張居正的想法,堅持己見,要繼續如此販售,以謀求暴利,聚斂興利,把地主老爺們埋在豬圈里的銀子找出來,讓這些銀子加入市場流通之中,調節大明的錢荒。
大明,或者說中原王朝的錢荒,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廣泛存在的事實。
從漢時起,就有大量的飛錢、鐵錢被使用,到了宋朝的時候,即便兩宋一年鑄銅鐵錢五十億枚,依舊無法滿足時常流通所需,不得不開始發行錢引、交子,到了胡元,為了解決錢荒,寶鈔正式出現,而后快速破產。
寶鈔,一張紙就能代表一兩銀子,這完全就是掠奪,所以寶鈔的價格從開始發行就開始不斷下跌,等到寶鈔的價格廢紙的時候,新的寶鈔就會代替,更換,繼續發行,即便如此,每一次胡元的皇帝用這種拙劣的手段,都能騙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