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秉良這是風聞言事,告訴陛下江南的傭奴是怎么生活的,他兒子駱思恭天天在宮里打皇帝,毫無恭順之心,可駱秉良是有恭順之心的。
他奏聞這些事,是避免陛下深居九重,對窮民苦力之艱難,卻一概不知,這樣片面的看待問題,于國不利。
朱翊鈞講述了趙五六的故事,畫舫的生意如火如荼,就是禮崩樂壞的一個具體體現。
光懋說話,是據實奏聞。
“陛下,要不下旨申斥一番”馮保低聲說道,這個畫舫,既然被點名批評了,是不是取締比較好畢竟天朝顏面很重要,讓黎牙實知曉,那豈不是友邦驚詫
朱翊鈞搖頭說道“讓孫克毅干吧,這買賣他干著,還給朝廷交稅,交完稅還肯捐錢給海事學堂,促進海事學的發展,給別人,他們連稅都不肯交了。”
這種事本身很難禁止掉,就是朝廷下令禁止,縉紳們就聽話不玩了嗎他們只會變成另外一種玩法而已,現在這種局面,已經是各方都能勉強接受的場面了,畢竟朝廷還能看管一二,若是真的變成了地下產業,朝廷連看一眼都難。
有些事兒就像謠言一樣,越禁越厲害。
“那么該怎么解決呢”朱翊鈞看著光懋詢問他的想法,光懋負責反對,這種現象,究竟該如何處置,他根本沒有辦法,連圣人都沒有辦法,更遑論他這個都給事中了。
其實張居正也沒什么太好的辦法,部分的人心淪喪,在張居正看來,是可以承受的。
想做事卻又怕挨罵,就做不成事兒。
朱翊鈞笑著說道“至此,我們發現,一些個政令,在推行的時候,它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并不能面面俱到,可能它不是最好的,但是它是最適合當下環境的政令。”
“事后去看這個政令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考慮當時的世勢再去論斷,而不是以當下的世勢去評斷當時的政令。”
“顯然,一條鞭法不是無所不能的,考成法也是同樣的道理,它不完美,但它在眼下,是最合適的。”
“今天就到這里吧。”
朱翊鈞出面回應了一條鞭法的若干問題,站起身來,結束了這次議題的辯論。
朱翊鈞允許批評新政,反對新政,找到新政的種種弊端,而后去改良,但是他不允許胡言亂語,陳友仁被皇帝親誅,還是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至少這些個筆正們,決計不敢胡言亂語。
皇帝他真的殺人。
而回宮的路上,朱翊鈞研究一條鞭法,光懋提到了將銀、力二差與戶口、鹽鈔合并于地,田畝就是稅基,收銀子是一條鞭法的表象,而這個力役、鹽鈔入田畝,才是其核心內容。
翻譯翻譯其實就是攤丁入畝。
萬歷皇帝在晚年是否懷念過他的老師,是否后悔過廢掉新政,已然不得而知,但是大明在萬歷十二年,新政被全面廢止之后,便是大廈將傾,再無人做那擎天柱了。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后,不見其比。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