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于趙僅憑一千五百軍兵,就堅守到了援兵趕至彰武,土蠻汗圖們、速把亥、切盡黃臺吉、赤把都兒、扯力克等人再圍攻三日,天大雨遮目、馬不能行、弓不能張。
土蠻汗真的很想很想奪回彰武,否則冬天到了戚繼光的回合,土蠻汗怕是真的滾出遼東了。
在北遼河水勢大漲之前,巡按侯于趙、副總兵蘇成勛帶一千五百軍兵冒雨渡河。
侯于趙、蘇成勛本欲設伏,阻攔敵人退路,大寧衛總兵王如龍、遼東總兵、寧遠伯李成梁正在率軍趕來,只要將其拖延三日,就可以圍而殲之。
董狐貍在戚繼光手上吃過大虧,他一看天下雨,就知道要遭,闖了金頂大帳,讓土蠻汗撤兵,土蠻汗若是不肯連夜撤軍,他董狐貍就自己走了。
董狐貍鼻子太靈敏了,能在戚繼光手下走了幾個回合還活得好好的,全靠這一手靈敏的嗅覺。
土蠻汗思慮再三,還是遵從了董狐貍的意見,趁著雨勢稍緩,立刻撤退。
要是土蠻汗再猶豫一天,不,哪怕是半天,大明軍就能完成合圍。
但是董狐貍這廝一看天下了雨,就想起了李成梁在遼陽求雪之事,最終土蠻汗逃出生天。
蘇成勛率軍再次追擊,在大興堡斬獲賊人首級四百三十二人,克復彰武外三堡。
次日清晨,廷議如常召開,主持廷議的人是首輔呂調陽,張居正請了假照顧父親到現在,都是呂調陽在主持廷議。
“兵部為遼東征戰將領軍兵請功。”呂調陽說出了今日的第一個議題,犒賞,打了勝仗,自然要賞賜。
“朕昨日就準了,元輔,這國帑有銀子犒賞嗎”朱翊鈞已經批準了請功的奏疏。速贏
王國光立刻俯首說道“陛下,咱們現在有錢了”
內帑國帑互相討飯的確不體面,這兩年,國帑充盈起來,王國光已經很久沒到內帑討飯了,皇帝一開口,王國光立刻說有錢,這討飯實在是有失臉面。
朱翊鈞點頭說道“內帑仍按慣例給軍兵犒賞。”
“陛下心系軍兵乃大明之幸,陛下圣明。”呂調陽和王崇古、王國光商量了一番,并不打算反對,陛下從萬歷二年起,就開始從自己腰包掏錢給軍兵恩賞了,正如陛下所言,這都成了慣例。
“侯于趙什么情況一個文弱書生,他跟著渡河,添什么亂啊”朱翊鈞看著塘報,侯于趙這家伙,帶領軍兵守彰武也就罷了,這還主動出擊
侯于趙居然親自渡河作戰,這是超出了朱翊鈞預料的。
朱翊鈞的確不知兵,但是這北遼河。柳河在大雨中一定會漲水,渡河渡過去,可就回不來了。
渡河是為了阻擊敵人,包圍戰術,大多數都是圍三缺一,而侯于趙、蘇成勛的渡河地點,是在土蠻汗退兵的地方,是四面合圍全殲的架勢。
這絕對是最慘烈的地方,兵兇戰危,這侯于趙也不知道怕,就那么跟著軍兵一起去了。
“侯于趙給軍兵承諾過,他在彰武就在。”萬士和倒是知道侯于趙為什么要渡河去阻攔土蠻汗撤兵。
侯于趙在墾田之后,就跟軍兵民說過,他和彰武共存亡,君子重諾,侯于趙渡河阻敵,完全是為了履行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