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李元吉挑撥離間,李世民應該可以更加充足的準備,用一種更加體面的方式來結束皇位的爭奪,而不是用最酷烈的宮變,殺一母同出的親哥、親弟,入宮兵逼親爹,為大唐日后埋下頻繁宮變的隱患。
李元吉的挑撥加劇了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加速了玄武門之變的爆發,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是車到山前,不得不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朱翊鈞對張宏、馮保和王崇古都很滿意,當不了正臣,但是不至于滑落到邪臣,在朱翊鈞看來,就完全可以稱之為忠君體國了。
“軍械的生意,次輔怎么看”朱翊鈞岔開了話題,王崇古既然不想聊,那就不聊了,慢慢調查就是。
“這可是個大買賣。”王崇古十分確信的說道“和常人以為的不同,軍械往往不是多新多好,軍械最講究的就是耐用、可靠、穩定,因為在彼此接戰的過程中,軍械就是軍兵的命。”
王崇古在西北跟俺答汗明槍暗箭的斗了這么些年,不是一點軍務不懂,一把大環刀耍的出神入化的王崇古其實對軍務非常了解,他的觀點和戚繼光是完全相同的,平夷銃已經被發明了幾年的時間,但是戚繼光仍然將其當做輔助火器使用,更常用的火器是鳥銃,就因為鳥銃更加穩定。
類似的,大明的五桅過洋船在設計好之后,其實已經發現了很多的弊病,在后續生產中,能在原有基礎上修改的就會修改,如果無法修改,短期內,并沒有另起爐灶的打算。
“放眼整個天下,沒有比大明軍械更加可靠的軍械了,哪怕是大明換裝淘汰掉的軍械。”王崇古闡述了大明軍械的商品優勢,軍備也是一種商品,而且是一種利潤極高的產品,尤其是在戰爭期間,軍備的價格會水漲船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
比如一把鳥銃的成本是七錢銀子,而朝廷營造一把需要用一兩三錢銀,賣給倭國毛利家是二兩四錢銀,而徐渭給毛利家的直接報價是七兩四錢銀,這是將近七倍的利潤,隨著戰爭的進行和激烈,這個利潤只會更加狂暴的增長。
“皇宮鼎建大工已經完成,次輔辛苦下,專門負責這些個海貿軍械吧。”朱翊鈞給了王崇古一個差事,皇權特許,販賣違禁品到倭國去。
“臣遵旨。”王崇古露出了一個笑容。
給倭國的軍械,可以簡易一些。
比如本來能夠經久耐用的銃管,在經過了幾年之后會鐵銹斑斑,甚至蝕穿槍管,長短兵皆可以如此,簡陋的軍械,可以增加倭國的訂單,同樣也可以對倭國的軍事實力做到全方位的情報搜集、滲透,而且還能增加對倭國內戰的影響力,今日可以賣給毛利家,明天也不是不可以賣給武田、北條家,后天也不是不能和織田信長做買賣。
買賣而已。
賣軍械,從來不是簡簡單單的賣軍械,其中的尺度,如何滲透,對于王崇古而言,都不是什么難事,皇帝把這件事交給他,王崇古可謂是重操舊業,經驗豐富。
“陛下,今歲三娘子朝貢已經入朝,后日大工鼎建,陛下驗看,要不要叫上各國使臣”王崇古說起了三娘子入京朝貢之事。
三娘子也是常客了,同樣還有北虜的使者土蠻汗的兒子、朝鮮、琉球、安南、暹羅的使臣等,朝鮮和琉球自然不必說,作為大明的孝子而言,他們的使臣常年在京,而安南和暹羅,是殷正茂在呂宋耀武揚威之后,重新復貢。
雖然規模上比不上永樂年間動輒十幾個朝貢國的使臣入朝恭賀,但數量上不算太過于難堪,能夠維持天朝上國的顏面了。
王崇古之所以提到了三娘子,自然是之前,皇帝在地基上接見三娘子,三娘子震驚無比,地基接見藩國使臣,實在是讓三娘子大開眼界。
王崇古唯恐北虜有輕視中國之心。
三娘子這個時間入京來,是故意還是不小心顯然是有意為之。
三日后,天還沒亮,朱翊鈞就已經換上了天子的十二旒冕、十二章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