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真的是這樣嗎”朱翊鈞環視了一圈,殿內的糾儀官、殿外的紅盔將軍、午門的大漢將軍、午門外北鎮撫司的緹騎,散在草原上的三千墩臺遠侯,哪個不是意志堅如鐵朱翊鈞從沒有在他們身上看到過膽小如鼠這四個字。
朱翊鈞十分確定,他們就是死,也都要站著死。
王崇古顯然注意到了陛下的目光,他認真的思忖了下說道“高道德不完全是劣勢。”
“泰西特使黎牙實的高道德劣勢是在殖民戰爭中的劣勢,大明無法完全奴役土人,甚至是徹底將對方消滅進而獲得所有的一切。”
“可是道德在大明的四方之地內,又是天下安寧的根本。”
德,是傳統儒學最為提倡的東西,似乎只要每個人都修養好了自己的道德,就可以讓天下大同,這個邏輯,在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每個人都擁有了高道德,那人人相敬如賓,自然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盛世。
可在實踐之中,因為物質基礎、天性、教育等等,導致了所有人的道德參差不齊,這種道德落差,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矛盾,最終還是要訴諸于律法的約束。
這就是從秦一統天下后,歷代所行之事,儒皮法骨,套著一層儒家的皮,里面卻是法家的骨撐起來的。
而律法只是下限,負責兜底,而道德是上限,決定了一個文明的上限。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
在分不清楚上下左右、東西南北的白毛風里依舊在草原上飄著的墩臺遠侯,這些層出不窮的忠良,都不是平白無故刷新出來的,都是有父有母有妻有子活生生的血肉構成的人。
王崇古略微討厭高道德劣勢這個詞,他認為這個詞是特殊背景下的一個特殊詞語,是建立在大明開海,在海外的競爭環境下的一個特定的詞,對大明四方之地的統治,不具備參考意義。
“陛下,大部分普通的人,在做錯事,尤其是知道自己做錯的情況下,是沒有多少抵抗意志的,沒有東窗事發的時候,還能嘴硬兩句,等到東窗事發,關上一兩天就什么都說了。”王崇古再次肯定的回答了陛下的問題。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蠅營狗茍竊公為私之徒,安能和老天爺都要側目的墩臺遠侯相提并論”王崇古提醒陛下,人和人的差距,有的時候,比人和狗還要大。
“那么這件事就全權交給王次輔做了。有什么困難隨便提。”朱翊鈞了然,笑著說道。
“臣遵旨。”王崇古俯首,匯報了永定毛呢廠的火災之事后,王崇古過年也不打算歇著了,先把事情辦了再說。
其實王崇古還有一個大殺器沒跟皇帝說明,王崇古最大的殺器就是皇帝本人。
本來拿了幾十斤的羊毛,幾匹粗紡,一尺的精紡碎布頭,這頂多就是罰點錢,數量多的被開除官廠,出了官廠,官廠周圍那些衍生的民坊,也是可以去的。
可這些事真的拿到皇帝跟前上稱去,那恐怕不是這么簡單了。
陛下好殺人這件事,從倭國的北海道,到愛爾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只要王崇古搬出皇帝這尊大佛,說不老實交待,就送北鎮撫司衙門讓緹騎過問,王崇古就不信,這群人有一個算一個,敢不交代說自己不怕的,王崇古贊他一聲爺們
別說他們了,就連王崇古這個朝堂一品大員,都對北鎮撫司敬而遠之,他這輩子都不想進去被問,進了北鎮撫司大牢的,能有幾個活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