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稅百值抽六,是洪武年間朱元璋定下的規矩,而且是行商不納稅,坐商收稅。
而后在隆慶開關時,將過去錯綜復雜的船稅、價稅、額稅、引稅,全部綜合為了商稅,即百分之六的祖宗成法,這種化繁為簡,是為了能夠把稅收上來。
越是復雜的名目,就有越多的花招,就越有操作空間,比如引稅,各個市舶司將文引兜售,私開屢禁不絕,一如洪武年間的空印案、大明寶鈔一樣,現在的船引直接由大明戶部堪合,額稅是對一些物品進行額外加征,絲綢和瓷器都是加征的范圍,這引起了商賈們強烈的不滿。
隆慶年間開關,最終議定把這些名目繁多的稅務進行統一征收,改為抽分法,百值抽六自此而來。
朱翊鈞一直沒有調整這個極低的稅賦,即便是黎牙實和安東尼奧屢次對這個極低的關稅表示奇怪,但是皇帝和朝廷始終沒有增稅、加稅的打算,目的就是在鼓勵海貿,增加出口,換取更多的白銀,來緩解大明的錢荒。
這么低的稅賦,還要逃稅,朱翊鈞已經出離的憤怒了。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
“因為他們販售的都是些違禁品,所以不敢過關。”張居正正面回答了陛下的問題“大明律卷十五兵律三規定,馬、牛、軍需、鐵貨、銅錢、段疋、綢、絲、棉等私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
朱翊鈞疑惑的問道“朕記得,隆慶二年開關時,馬牛綢絲綿解禁,萬歷元年,絲也就是生絲再申嚴禁,他們船上裝的是生絲所以逃避抽分”
“還是說裝的人口”
張居正十分肯定的說道“他們的船上,夾帶著軍器。”
并不是生絲也不是人口,而是軍器。
大明織造局收購生絲的價格并不算低,而且大明皇帝并不禁止成品絲綢出海販售,禁止生絲出海的目的,就是讓遮奢戶們建立更多的工坊來織造絲綢,增加就業,生絲,大明自己都不夠用,甚至還有朝臣們喊出過改稻為桑,增加生絲這種絕戶計來。
“原來是夾帶著軍器,那怪不得不敢過關。”朱翊鈞看著張居正,表情從憤怒,逐漸冷靜了下來。
張居正曾經跟朱翊鈞討論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大明海外貿易的衰弱,沒有武裝海商的結果。
倭寇有武器、紅毛番有武器、亡命之徒有武器、大食人有武器、波斯人有武器,甚至連土著都有武器,大明海商卻因為禁令,沒有武器,一出海,就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大家在海上遇到了是友好的打個招呼,還是搶了再說
沒有武裝,就沒有行商的資格,就注定了大明海商的規模和數量會逐漸降低,海路、港口,都會拱手讓人。
大明市舶司在實際的檢查中,其實對于防身之物,多數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旦出現模糊地帶,就會出現潛規則,要讓市舶司巡檢校尉們閉上一只眼,就要花些銀子了,而且有的時候,銀子也不太管用,需要點人脈。
銀子,對于海商而言,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但是人脈這個東西,就復雜起來了。
海瑞眉頭緊皺的說道“放開軍器管制,他們就會交稅了嗎咱們大明的遮奢戶們要是真的這么聽話,咱大明還能困于兼并朝廷讓縉紳們安土牧民,甚至給了他們稅賦、司法等等特權,他們也沒有做到。”
“我不認為,放開了軍器管制,他們就會老老實實的交稅,他們一定會變本加厲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