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派與議和派,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三娘子也不確信,她變成了投降派后,還有幾個人支持她。
而沙阿買買提入住四夷館的時候,又鬧出了點動靜,讓京師所有人都知道,他沙阿買買提又回來了。
沙阿買買提一高興就四處丟銀袋,好巧不巧,正好扔到了一個四夷館漢少卿蔡繼訓的身上,而這名漢少卿蔡繼訓,卻正好是一名真正的清流,就是那種寧死不肯受嗟來之食的清流,沙阿買買提這一袋銀子扔過去,蔡繼訓當場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沙阿買買提人都傻了,這就是文化差異,搞清楚了其中的原委之后,沙阿買買提再也不敢把銀子丟給穿官袍的人了,沙阿買買提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還真的有人不喜歡銀子。
這件事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主要是蔡繼訓本人,處于風口浪尖之上,他在反對朝廷加大稽稅力度,反對張居正稽稅院擴編、告緡令這個政令,而且鬧出了很大的動靜來。
清流多數還是支持蔡繼訓,大明皇帝還專門觀察了下蔡繼訓,他是從五品的四夷館漢少卿,而且學識極為豐富,除了本身是嘉靖四十四年進士以外,在四夷館做事,精通韃靼語、西番藏語、印度梵語、回回語、百夷語、高昌語和拉丁語。
蔡繼訓不缺錢,不是甘于清貧,他翻譯了幾本泰西來的話本,在書社那邊沒少賺錢。
蔡繼訓生氣的邏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不受嗟來之食、
他的政治傾向是支持大明開海,而且是支持全力開海,但是他反對聚斂興利,這次他反對張居正的兩條新政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理由非常簡單,蔡繼訓認為,過分的聚斂興利是國之大害,尤其是不斷加大稽稅力度,因為大明對勢要豪右的稽稅,這些稽查出來的稅賦,必然以各種形式,成為朘剝百姓的刀,大明朝廷聚斂興利所獲,肉食者們不會有什么損失,他們會把所有的成本扣在百姓的頭上。
蔡繼訓的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沙阿買買提是正好撞上了,這件事立刻變得沸沸揚揚。
萬歷七年二月十五,朱翊鈞在文華殿的偏殿,召見了蔡繼訓,這讓無數人歡欣鼓舞陛下肯見朝臣這一點,讓一些賤儒恨得咬牙切齒,因為被宣見就是挨罵,讓一些有志之士欣喜若狂,因為這代表著陛下始終是海納百川,良言嘉納。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蔡繼訓跪在地上俯首帖耳。
“蔡少卿免禮。”朱翊鈞揮了揮手說道“蔡少卿在雜報上的文章,朕看了,蔡少卿說的極好,很有道理。”
蔡繼訓看了眼張居正,張居正則是眼觀鼻鼻觀心,并沒有什么過多的神情變化。
在不同人的眼里,張居正的模樣各不相同,至少在蔡繼訓的眼里,張居正就是霍光,就是王莽,就是董卓,欺負陛下年紀小,僭越神器的權臣,甚至在朝見陛下之前,他還以為張居正會站在皇帝的身邊,皇帝不能開口說話,一切由張居正主持。
結果入殿之后,蔡繼訓發現并非如此,張居正并沒有要干涉陛下的打算,陛下認同他蔡繼訓的觀點,張居正也是一言不發,不做任何評論。
這代表著,主事的是陛下,而不是元輔太傅。
“陛下,臣以為開海茲事體大乃是國家大事,溝通海內互通有無,博百家之長以致遠,以興文教定國安邦,推極乎古今萬國盛衰興壞之由,而大歸以任天為治。”蔡繼訓再次申明了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