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王謙呆愣了下。
王崇古靠在椅背上,悠悠的說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是孟郊的登科后,他在貞元十二年進士及第,寫下了這首七絕,就這首詩,是古往今來多少人的縮影沒有人在登科后剛成為進士,就是想著做個奸臣、佞臣、盜臣,都是懷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都是懷揣著治國安邦的少年意氣。”
“奈何,奈何。”
王崇古接連說了兩個奈何,他想起了已經死去了五年的楊博,楊博最后離開朝堂的時候,身上背著一個陛下的疑問,楊博究竟是君子還是小人,楊博自己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或許在臨終前,楊博回光返照的時候,仍然在思索這個問題,回首一生,自己活成了何等模樣呢
既不忠于國朝,也不忠于君主,更不忠于自己的內心,不忠于自己內心的圣賢書、心中文、仁心德、萬物理。
少年時候的王崇古,若是知道自己老了之后,是這副模樣,怕是痛心疾首,扼腕痛惜,恨不得自己殺死自己,終究是活成了那個自己極為討厭、令人作嘔的模樣,王崇古覺得最臭的便是自己腐朽發臭的少年意氣,少年志。
“現在不是了”王崇古一拍手,樂呵呵的說道“哎呀呀,你爹我仔細想了想,萬歷以來你爹我做的事,既忠于陛下,也忠于朝廷,更忠于自己啊”
萬歷元年被張居正一頓拳打腳踢趕出了文華殿之后,王崇古做了很多事兒,安置了十九萬的失地佃戶、填補了宣大長城的窟窿、興辦了永定毛呢官廠、西山煤局、督辦了鼎建大工修了皇宮中軸線、皇家格物院、佛塔、講武學堂,踐行自己的政治許諾安置流氓疏、主持監當官之事,給進士舉人們實踐的機會,以及最近辦的事兒,給陛下修好了新的聚寶盆。
關鍵是這個新的聚寶盆,也是大利國朝開海事,大明有些內部矛盾無法紓解,只能對外紓困,而開海需要大筆大筆的銀子,僅僅靠朝廷,開海也不過是鏡花水月,但是把所有人都綁在了開海的戰車上,就變成了國之大計。
王崇古滿是笑意的說道“挺好,挺好,這老話說得好,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甭管我為何要做這些,我還是做了,是不是日后春秋論斷,咱王崇古也能混個褒貶不一,而不是被釘在奸臣的恥辱柱上,累世被人唾罵。”
“爹,我怎么沒有什么少年意氣呢”王謙思索了許久,發現他從來沒什么安天下的大志。
“怪你爹,你打小衣食不愁,沒吃過什么苦,沒什么志氣也挺好的,你爹我走了以后,你就把咱家的銀子,都交給陛下,陛下啊,重信守諾,把銀子都交給陛下,光是分紅,就夠你一輩子瀟灑快活了。”王崇古瞄了一眼王謙,倒不是很在意的說道。
王崇古倒是害怕王謙生出不該有的志氣來,他安安穩穩,就是家里的銀子就夠他可勁兒折騰了,陛下畢竟要看著他的功績,給王謙一些優待,王謙要是想著把他們家既往開來,做大做強,那才是壞了事。
“爹,咱們大明商船都帶著火器,這會不會對海貿形成阻礙啊。”王謙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很奇怪,大明這次認籌的五十五艘船,都是武裝商船,這帶著武器去貿易,海外番國,肯老老實實貿易嗎
王崇古思考了片刻,才搖頭說道“大明啊,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的。”
鄭和下西洋的使命是,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不服者就以武力威懾,這就是鄭和的使命,他是宣揚國威去了,這也契合了大明對海外番國的態度,不是讓他們喜歡的,他們也不會喜歡,是讓他們怕的,只有他們怕了,大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大明擁有商品優勢,他們不得不和大明貿易往來,如果他們不愿意,那就以自由貿易的名頭,踹開大門,繼續商貿往來,用貿易的手段去掠奪天下的財富,就是將內部矛盾外部紓困的手段之一。
“老爹這話,很是中肯”王謙思前想后,就是這個邏輯,大明從來不是讓人喜歡的,大明作為天朝上國,這些海外番國,根本沒有喜歡大明的理由,就像泰西人在羅馬存在的時候,總是想方設法的將羅馬攻破,等到羅馬消失后,又一個個跳出來,宣稱自己才是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