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炮火中,海戰開始了,在無數海鳥驚恐的飛遠之下,很快,大明的戰座船與三桅夾板艦,包圍了除加萊塞戰艦之外的其他戰艦,而五艘加萊塞戰艦,由五桅過洋船單獨應對。
“果然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鄧子龍放下了千里鏡,大明的三桅夾板艦和對方的旗艦加萊塞戰艦是同一款戰艦,大明從來沒有否認過呂宋總督府對大明造船的貢獻,三桅夾板艦是在在馬尼拉那艘加萊塞戰艦的基礎上改良而來。
對方的旗艦被五桅過洋船給拖住了,而己方十二條三桅夾板艦,對剩下的小船展開了屠殺。
大明的船舶航速更高、更加靈活、火炮是九斤艦炮,火炮的威力更強、射程更遠、射速更高,鄧子龍指揮著五桅過洋船,在海面上跟果阿艦隊玩起了你追我逃的游戲,這個游戲對于果阿艦隊而言,并不好玩,因為五桅過洋船每一次齊射,都會重創一艘戰船。
果阿總督府的艦隊,本來就是勞師遠征,航行日久,本就疲倦,大明以逸待勞,再加上地利,就已經讓果阿總督府的艦隊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在他們驚恐的目光中,又有兩艘五桅過洋船,二十余艘三桅夾板艦出現在了海面上,讓紅毛番更加絕望的是,這些船只懸掛了屬于大明的北斗七星旗。
廣東總兵李錫、副使趙可懷率領過洋船和夾板艦馳援了馬尼拉,在休整了三日后,從馬尼拉趕往了金槍魚之城,正好趕上了大戰。
大明立刻從相對優勢,處于絕對優勢之中,即便是突然爆發了暴風雨,也無法拯救果阿總督府的艦隊了。
“這個李老西又來呂宋搶戰功,他們廣東沒有嗎”鄧子龍看到了船頭的牙旗,看到一個李字就知道是何人來了,張元勛的牙旗在另外一艘五桅過洋船上。
大明水師的恢復,標志性事件是老驥伏櫪的俞大猷帶領三千客兵趕到了松江府,抄了徐階的家后,建立了松江鎮水師,大明水師深入貫徹了俞大猷俞帥的建軍思想,即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這種指導思想之下,大明的海戰,往往處于以大欺小、以多欺少的狀態。
這一次,也毫不例外。
這一次的海上阻擊戰,以大明水師的完勝而告終,對方一艘加萊塞戰艦被完全擊毀沉沒,船上的紅毛番都跳了海,還有兩艘加萊塞戰艦破損嚴重,在五桅過洋船徐徐抵近的時候,這兩艘戰艦選擇了投降,半日后,其中一艘沉入大海,還剩下兩艘輕傷的加萊塞戰艦脫離了戰場逃跑了,張元勛帶隊追擊,擊沉一艘,另外一艘逃亡。
二十三艘槳帆船、十七艘卡瑞克帆船、七艘輕型帆船,只有四艘逃脫戰場,其他的戰船或者被擊沉,或者被俘虜。
共計俘虜紅毛番一百五十三人,至于跳海的紅毛番有多少,這就無法統計了,如果依照以前大明的人頭功賞,這一仗的人頭功賞不超過三十人,而且紅毛番不如北虜值錢,北虜一顆人頭五十兩銀子,倭寇、紅毛番一頭才十兩銀子。
但現在大明是事功賞,按照五等功賞,參戰的五千軍兵,至少人手一個三等功賞,每人至少獲得五十銀的賞銀,等于過去人人有五顆人頭賞,那得砍掉兩萬五千個紅毛番的人頭才能獲得如此功賞。
這一仗意義重大,粉碎了敵人深入我軍后方,意圖牽扯我方主力無法繼續進攻馬六甲海峽的陰謀,沉重打擊了果阿總督府的士氣和囂張氣焰,這是大明回合,大明在進攻是居然還敢主動進攻,但凡是敢伸出爪子就敢給你剁了,極大的震懾了盤踞在棉蘭老島的西班牙人,再不敢輕試鋒芒。
完全值得朝廷評定一個三等功賞。
大明朝明明知道人頭功賞的缺陷,而在大明國初,洪武、永樂年間,甚至是建文年間,論功行賞,都是實質上的事功,為何到了永樂之后,大明人頭功賞制逐漸成為了主流,是大明皇帝、大明朝臣們不知道人頭功賞的弊端嗎答案是非常清楚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忠君體國侯于趙提這個事兒,不是侯于趙是個大聰明,相反,他還有些蠢笨大家都知道卻不說,侯于趙說出來,就顯得有點憨。
為何大家都不說,都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