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在廷議開始前,拿出了一本奏疏,拿起了朱筆朱批,將大印蓋上之后,看了廷臣們一圈,才極為嚴肅的說道“呂宋總督府詢問朝廷對馬六甲海峽的態度,朕的態度只有一個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馬六甲海峽,這是大明在海上的門戶,馬六甲海峽一日在夷狄手中,萬里海塘一日不得安寧。”
“諸位,設想一下,嘉峪關在夷狄手中。”
譚綸立刻大聲的說道“大明永無寧日”
譚綸是激進派,因為怕死人就不平倭了嗎因為怕死人就不去塞外出擊進攻了嗎大明所有人的生存空間,需要大明的劍去開辟與守護。
輔臣、戶部尚書王國光吐了口濁氣,略顯無奈的說道“天象有變,日益酷寒,陜甘寧三邊糧食累年歉收,北直隸的糧食也在下降,原來只是影響草原的寒潮,似乎也在逐漸侵蝕著大明,去年冬天,廣州下了雪,杭州結了冰,應天府凍死了人,如果朝廷弄不到糧食,大明亡之日不遠。”
大明糧食不夠用,是大明的現狀,人地矛盾是大明的根本矛盾,這是從萬歷新政開始就存在的根本矛盾,富國強兵的富國,一直在圍繞著清丈還田在進行。
小冰川氣候影響有多嚴重杭州西湖結了冰,廣州下了雪。
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是不同的,北方的雪真的會凍死人,而南衙應天府,大明龍興之地,也凍死了人,這就是小冰川氣候的可怕,最可怕的是糧食的歉收。
糧倉在哪里在萬里海塘。
銀子不能吃不能喝,沒有銀子,頂多錢荒,大明的經濟已經持續崩潰了兩百多年,從洪武年間開始,大明就始終處于錢荒的狀態,在寶鈔崩潰后,朝廷在錢這個事兒上,早就已經徹底擺爛了。
可是沒有糧食,就會鬧饑荒,鬧出饑荒來,百姓們就會遷徙,各種矛盾就會如同烈火烹油一樣的爆裂體現,饑餓之下的百姓們會失去一切枷鎖,而后掀翻無能的大明朝廷。
兵部戶部表態之后,陛下的獨斷專行,就成為了廷議的共同結果,因為大明的吏部和禮部,無條件支持陛下的一切決定,萬士和始終是風往那邊吹,就往哪邊倒的態度。
“打不把錢花在軍備上,難道花在戰爭賠款上嗎打”吏部尚書萬士和做出了表態,不出所有人的預料。
萬士和向來信奉一句話,而且在皇帝耳邊始終念叨,夷狄不是人,是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不把他們打疼了,打怕了,打的不敢亂伸手,他們是不會好好說話的,萬士和是這么認為的、也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萬士和這些年反復念叨的洗腦是很成功的,陛下對這句話也非常認可。
海瑞作為瓊州出身的廷臣,他對拿下萬里海塘的門戶馬六甲海峽,舉雙手贊成,這些個紅毛番、倭寇再加上大明走投無路的亡命之徒共同構成的海寇,襲擾大明漫長的海岸線,海南瓊州,首當其沖。
沒有萬里海塘的安全,就沒有瓊州的安全,作為朝廷重臣都察院總憲,他左手贊同,作為海南人,他右手贊同,于公于私,海瑞都贊同。
“不惜一切代價,無論多久,五年,十年,都要拿下馬六甲海峽”朱翊鈞看廷臣們在重大決議上,并不反對,做出了最后的決策。
“陛下圣明。”張居正帶領群臣們,高唱贊歌。
張居正坐穩之后,才開口說道“陛下,殷總督所言,臣以為甚善,咱大明水師培養不易,而且數量少,這些土番,就可以好好利用一下了,正好,可以換一茬人。”
張居正贊同殷正茂的主張,當地的野人、猴子不死光之前,大明絕不停止進攻。
張居正,眥睚必報,心狠手辣,大明廷臣們早就見識過了張居正的手段,元輔高拱、吏部尚書楊博、總督京營軍務王崇古三個摞起來,都沒斗得過張居正,但今天,廷臣們才發現,張居正的心,是真的狠
換一茬人,只有四個字,卻是尸山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