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朱翊鈞始終記得自己的作為皇帝的職責,也是這個坐在這個一點都不自由的黃金馬桶上的根本原因,作為君主,為大明子民開辟更多的生存空間,讓更多的人活著,這是他的責任,也是他權利的根本來源。
責任和權利,就像銀幣的一體兩面。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萬太宰,給安東尼奧冊封王爵,會有禮法上的問題嗎”朱翊鈞看向了萬士和,這個得問清楚,如果有禮法上的問題,那就得想辦法對禮法進行一些修改了。
“陛下,這不是問題。”萬士和非常明確的說道“唐高宗李治曾經冊封過了俾路斯為波斯王,波斯都護府都督,這之后,前唐皇帝一律為萬王之王、萬國之主。”
波斯末代王子俾路斯逃亡到了大唐,當時大唐和大食國在西域的沖突日益增多,基于多種考慮之下,李治冊封其為波斯王,而后唐朝的皇帝就多了一個尊號,萬王之王,或者說,萬國之主。
萬士和也不是胡說八道,他和一個小黃門小聲耳語了幾聲,沒多一會兒,小黃門取來一本書,將書打開,朱翊鈞看到了萬士和這么說的歷史記載。
總章元年668年夏四月丙辰日,彗星出現在天邊,群臣紛紛上奏說「星孛于東北,此高句麗將滅之征。」李治曰「高句麗百姓,即朕之百姓也。既為萬國之主,豈可推卸罪過于小蕃」
之后李治就把當初已經被李世民打的奄奄一息的高句麗,給滅了。
波斯王子俾路斯的萬王之王,是當初亞歷山大馬其頓打出來的稱號,最后由波斯王子送給了李治,李治的確建立了波斯都護府,奈何一萬兩千里的陸地實在是太遠了,大唐鞭長莫及。
明承唐制,大明律的第一版,幾乎是完全照抄了唐律,后來才逐漸修改為了現在的大明律。
無論是哪里的繼承法,大明也獲得了萬國之主的稱號。
“安東尼奧的現狀,和當初的俾路斯極為相似,只不過差別在于,安東尼奧更遠一些。”萬士和頗有感觸的說道。
歷史長的好處就在這里,翻一翻歷史書,總能找到類似的案例,李治的確希望幫助俾路斯復國,但真的太遠了,安東尼奧也是流落在外的王子,如果葡王去世,葡王王位落到了費利佩二世手里,那葡萄牙也等于亡國了。
“俾路斯在大唐仍有后人,比如晚唐詩人李珣,就是俾路斯的后人,從李珣不仕他姓,可以推斷,當初俾路斯應該是被賜姓李,安置在了四川梓州。”萬士和十分感慨的說道,俾路斯這個人的存在是清晰可見的,甚至連其后人,都是可以考證的。
歷史長,還有詳實的記錄,多方佐證之下,這件事就得到了認定。
萬士和頗為肯定的說道“陛下,明承唐制,即便是沒有萬國之主,永樂年間,大明在塞外冊封了許多的虜王,如果賤儒們仍然要說,那就不得不提到,永樂九年八月,文皇帝冊封了錫蘭國王耶巴乃那,天順三年,錫蘭王世子世利巴交喇惹覲見過英宗皇帝,而后王世子歸國途中染了風寒,結果錫蘭國中發生了政變,錫蘭王世子只好留居泉州,改姓為世,至今任有后人。”
萬士和主持修纂海外番國志,所以他對這些非常了解,陛下找祖宗成法,萬士和真的不是胡說八道,甚至還有后人可以佐證。
在禮法這塊兒,萬士和讀的書太多了,賤儒們根本不是萬士和的對手,只要萬士和能找到確鑿的證據證明是先王之法,那萬士和就可以搬出孟子來,砸死這幫復古的賤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