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宮旁邊,就是錦衣衛在京的駐地,是緹騎的老家,緹騎們在離宮建好之后,就改駐此地,王崇古見狀,立刻恍然大悟的說道“陛下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圖謀。”
這離宮也是王崇古當初督辦的,他當時還奇怪,在講武學堂建一個這樣的行宮,有什么用陛下在宮外耽誤了,難不成還有人敢不給陛下留門耽誤了時辰,直接把漏刻給停了,等陛下回宮再讓漏刻繼續計時就是。
現在王崇古立刻知道了,陛下早就有了這個想法。
“看來,元輔這趟,怕是勸不了陛下了,這今日早上才下的圣旨,這還沒晌午,陛下就搬完了。”王崇古樂呵呵的說道,能看到張居正吃癟,這可是稀罕事兒。
陛下和張居正很像很像,一旦決定好了要做,而且做了準備,那就一定會做下去。
過了甕城之后便是龍堂,龍堂大抵就是迎賓樓,是一個三層的聯排大房,只要是行宮都有龍堂,龍堂之后便是龍池,寓意真龍之地,比如明英宗在銀川建立的行宮,也是類似的格局,但是明英宗一次也沒去過銀川行宮。
穿過龍堂的架空,路過了九龍壁,就見到了龍池旁的御書房,御書房傍水而建,分為了三個部分,左手邊是司禮監,中間是御書房,右邊是藏書閣,這種格局代表著御書房的功能就是陛下回宮后,處理奏疏的地方,司禮監在文華殿那半間房并沒有革罷,這里增設,是為了方便公文的傳遞。
三臺旱鴨子腳踩軋車,就擺在了御書房前,一條小鐵路通往了皇宮,那是另外一道宮門,公文走的宮門。
“先生、次輔、閣老,陛下讓幾位到了,就進去吧。”馮保等下門外,看到了張居正,立刻領著張居正走進了御書房內,小黃門行色匆匆,這剛搬過來,那些文書需要整理,四處都是忙碌的小黃門。
張居正走過了甬道,走進了御書房內,見到了坐在太師椅上的陛下。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圣躬安否”張居正帶著呂調陽、王崇古、王國光俯首見禮。
“朕安,諸位坐下說話。”朱翊鈞十分平靜的說著,將手中的奏疏合上,遞給了恭候在一旁的張宏,讓張宏去歸檔。
朱翊鈞看著張居正帶來的箱子,把里面的奏疏翻看了幾本,而后開口說道“先生來是反對朕移宮離宮的嗎”
“是。”張居正十分確信的說道,他還是反對,覺得住乾清宮更好。
朱翊鈞思考了片刻,十分執拗的說道“朕就是要住這里。”
“那就住這里。”張居正說的都是實話,他的反對態度并不堅決,一如當初陛下要住西苑,他也沒有過多的反對,選擇了尊重陛下的決定,他現在的職責是擁護,擁護陛下一切的決定。
既然陛下堅持,就隨了陛下的決定吧,不是什么大事,沒必要鬧得那么難看,作為首輔,張居正必須要來一趟,作為帝師太傅,他選擇尊重皇帝的選擇。
陛下有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