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屬陽謀。”
“陽謀究竟是什么陽謀就是知己知彼,能夠把自己手中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讓這個世道變好一些,這才是陽謀。”
還有當下。王崇古在自己心里默默的補了一句,他在說古,未嘗不是在論今。
大明這條巨舶快沉了,張居正那篇雄文論時政疏把大明的現狀,分析的明明白白,極為透徹,船快要沉的時候,大家把船上的細軟收拾一下跳船,那不是理所應當的事兒嗎歷朝歷代,大家大族不都是這么做的嗎
張居正非要逆天而行,非要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關鍵是,張居正做到了,如果僅僅是做到了,王崇古只會選擇致仕躲避,而不是做這么多事,看他高樓起,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就是。
商鞅死后被五馬分尸、諸葛亮星落五丈原、于謙被斬首示眾,張居正死后何等下場,他的成果又有多少能夠保留,又有多少會付之東流
可是陛下就像是朝陽冉冉升起一樣,照耀著大地。
陽,太陽升起。
張居正做不了太陽,如果他學了歷代權臣,甚至想要行禪讓之事,也做不了太陽,只會變成司馬氏,遺臭萬年罷了。
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是果,晉武帝分封二十七王是因,而晉武帝之所以要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司馬昭為了帝位,不得不向世家大族妥協。
東漢亡于世家,而司馬昭向世家妥協,進行的制度設計,完全是圍繞保護世家利益和鞏固世家地位出發,例如九品中正制、蔭親制等等,晉武帝司馬炎深切的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權力完全被世家所掌控,不久之后,就是又一次的禪讓罷了,至此,司馬炎只能分封二十七王,扶植王權去跟世家抗衡。
西晉唯一一個能稱得上是皇帝的晉武帝,他的憂慮是對的,正如他預料的那樣,司馬氏十三帝,只有晉武帝活的像個皇帝。
王崇古看著窗外,略顯失神的說道“鼓噪陰謀、鼓噪陽謀,不過都是在鼓吹術罷了,術終究有力有未逮之事,而大道之行,又說易行難。”
俞大猷走的時候,叮囑皇帝,要記得大道之行,術當然管用,但只能管用一時。
“王次輔,果然是不忠不孝的佞臣啊。”三娘子由衷的說道,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就大口大口的喝血,看到希望的時候,立刻改旗易幟,和光同塵,一副忠骨賢臣的樣子,這不是不忠不孝是什么
“感謝夸獎。”王崇古笑了笑,站起身來選擇了離開。
三娘子氣急敗壞,她的謾罵對王崇古無法造成哪怕一絲一毫的傷害。
正如都察院的言官們批評的一樣,王崇古是個佞臣,已經犯下了僭越之罪的他,不過是托庇于圣眷之下,茍延殘喘罷了。
王崇古走出會同館驛的時候,看著熙熙攘攘的街頭,忽然露出了釋然的笑容,正如他跟兒子說的那樣,忠于國朝、忠于陛下、忠于自己生平所學、忠于內心,力所能及的做點事情,日后青史留名,未嘗不能混一個褒貶不一,而不是在奸臣傳里,這就足夠了。
他端著手大步的走向了刑部衙門,今天談好的價格,他要匯總呈報陛下,邊方貿易的主導權在陛下手里,這是當年買命錢的一部分,是晉黨依舊能夠存在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