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正文卷第三百九十一章我朱翊镠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張居正在奏疏中喜歡講自己是布衣出身,這不是張居正喜歡顯擺,顯擺自己有多牛,能從布衣之身爬到元輔太傅的位置上,當然,這確實小母牛坐火箭,牛皮上天了,張居正不是顯擺,而是告訴皇帝,他沒有跟腳,沒有背景,沒有宗族,沒有威脅。
張居正家里好歹是遼王府的護衛,世襲的千戶,熊廷弼則是個放牛娃出身。
張居正帶著他的滿腔熱血和抱負在朝堂上叱咤風云,當他走后必然有無盡的恩怨和是非,這些恩怨和是非,會帶著大明何去何從,世事難料,誰都不知道,即便是朱翊鈞自己本人,也不是無所不能,他需要助力,也需要人和他砥礪前行。
同志、同行,方同樂。
朱翊鈞想要普及基礎教育是看到熊廷弼以后不切實際的幻想,張居正覺得還是開海更加現實。
水師擴張、放遮奢戶出去掠奪利益、用掠奪的財富實現大明的復興,這就是張居正的想法,至于陛下所期盼的,也是張居正所期盼的,但是這真的太難太難了,罕見的,張居正又用出了轉移話題大法。
以前講筵之時,面對皇帝的疑惑時,張居正會拿出帝鑒圖說來搪塞一二,現在張居正拿開海、水師擴軍來轉移話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種宏愿,張居正年輕時候,何嘗沒有到了現在,他仍有這種雄心壯志,時光荏苒,成為了帝國首輔的張居正沒有對宏愿的信念降低,而他活的歲數越大,更加看重眼前罷了。
這也是張居正反復傳授給皇帝的經驗,沒有人能擁有穿越時間長河的目光,看到五年之后的江山社稷會是何等模樣,即便是神武如太祖高皇帝,他也決定不了身后事,他死后四年,建文君就把江山拱手相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量變引起質變,是矛盾說的另外一個重要觀點,做得多了,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光明一些,如此,在離世之時,才能無悔這匆匆的一生。
對于水師的擴張,張居正和朱翊鈞講了很多的規劃,主要是集中在軍隊建設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隸屬于講武學堂的學堂設立,對于征戰四方的銳卒,至少讓他們的孩子能夠讀的起書。
朱翊鈞將其稱為大明皇家陸海國防大學附屬中小學計劃。
以張居正的才能,也不敢對著陛下許諾,讓每個孩子都能讀書,但他可以許諾做到部分,再多,真的不是他能做的到的事兒了,那需要社會的整體進步。
“熊廷弼這個孩子”張居正略微有些一言難盡,看著熊廷弼,他總覺得他看到了自己,少年時的自己,那個天才一樣的自己。
“先生盡力教育就是。”朱翊鈞看著張居正的模樣,露出了一個笑容。見到了比你張居正還要可怕的天才,汗流浹背了吧,先生
熊廷弼考中武舉人后,被人譏諷,而后一怒之下考中了鄉試的解元,時人皆曰三元天下有,兩解世間無。
熊廷弼的軍事天賦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丟到了遼陽的總兵賀世賢,熊廷弼給他的書信回賀總兵中,就勸賀世賢不要喝酒、要跟兄弟部隊搞好關系、更不要出城隨意與老奴酋決戰、不要過分信任夷人。
而賀世賢就是臨陣喝酒,喝大了率領一千家丁出城作戰,盡數殺滅來犯敵人,而后老奴酋努爾哈赤誘敵深入,賀世賢乘銳輕進,被老奴酋的精銳包圍,無人救援,賀世賢勇武,還是逃回了沈陽西門,但這個時候,城中的降夷復叛,賀世賢戰死,沈陽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