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天都沒去過文淵閣坐班,就被張居正給盯上了
王崇古得知了太后下了懿旨后,立刻上了致仕的奏疏,人要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給自己找體面,不能等著挨打了,那就不體面了,王崇古清楚的知道自己和張居正是敵人,同樣也清楚的知道,張居正不在,他仍然戀權不去,張居正今天走,晚上他王崇古就得坐大牢。
按照大明官場的規矩,張居正的確該走了,九年了。
萬歷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止,張居正實實在在的做了九年的首輔了,再待下去恐怕會變成嚴嵩。
成為嚴嵩是王崇古給自己的定位,他和兒子辦的事兒,一直和嚴嵩父子為道爺辦的事兒差不了太多。
所有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朝堂格局大變動做準備,而且時間非常明確,那就是會試之后,張居正這個會試大總裁,是張居正作為首輔的最后一件事。
皇帝一道幾近與耍無賴的圣旨,讓蠢蠢欲動的人心再次安定了下來。
不愧是陛下,到了這個地步,還能耍這種無賴
張居正在圣旨到達內閣后,就直接去了離宮御書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事兒,陛下一句話給他整不會了。
“陛下,世宗皇帝曾定常例,非汗馬之功不得封爵,陛下給臣世券,有違此常例,還請陛下收回成命。”張居正見禮之后,請陛下收回賜世券的圣旨。
朱翊鈞這道圣旨,就是給張居正賜了宜城伯的世券,沒有世券,張居正的宜城伯,就是個流爵,算是個美名,有了世券,那可是要世襲罔替的。
朱翊鈞頗為不在意的說道“先生這么說,那就把泰和伯、安平侯、慶都伯、武清伯,一并廢置了吧。”
這四位都是外戚封伯、侯,都是領了世券,卻沒有任何的汗馬之功,無論是定下了這個規矩的嘉靖皇帝,還是隆慶皇帝,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反倒是因為王夭灼身世特殊,萬歷朝到現在沒有外戚封爵,如果不算殷正茂的話。
朱翊鈞自萬歷以來,共冊封王爵一人,懷義王土蠻汗;追封王爵一人,定襄王朱希忠;侯爵四位,泗水侯殷正茂、寧遠侯李成梁、遷安侯戚繼光、鷹揚侯張元勛;伯爵四位,石隆伯鄧子龍、首里伯陳璘、漳平伯俞大猷以漳平侯下葬,以及宜城伯張居正。
眼下只有張居正這個文臣的爵位,是張居正丁憂致仕,朱翊鈞為了把張居正留在京師,給的流爵,其他皆為世爵,除殷正茂這個存疑的皇親國戚之外,皆為汗馬軍功。
沒人敢說朱翊鈞賞罰不明,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來了也不能說。
現在朱翊鈞給了張居正世券,從下圣旨那一刻起,張居正就不是一品太傅,而是大明超品勛爵了,久任戀權就不存在了,勛爵本就世襲。
“陛下,此圣恩,臣無汗馬功勛,恐有貪天之功之嫌。”張居正攤開手,還想拒絕。
朱翊鈞拿出一份圣旨來說道“收回成命可以,那就把外戚封爵一并罷免了吧,留著這些蛀蟲,只會把大明的米價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