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攻打南昌,圍魏救趙,逼迫朱宸濠回師時,朱宸濠已經在進攻安慶,一片坦途入南京也不過十數日的時間,而后王陽明接連在黃家渡、八字垴兩破寧王軍,以弱勝強,火燒連營一百里,生擒寧王等眾。
朱宸濠之敗,主要是他瞻前顧后,若是帶著六萬人沿水路直奔南京,聽聞南昌被攻破,已是破釜沉舟之局,卻又回到南昌,軍心不穩,寧王之亂,壞在了朱宸濠又菜又愛玩,可朱宸濠不是那么優柔寡斷呢
必然又是一場大明南北戰爭。
藩王造反是大明的一塊心病,那么把藩王封去海外,就沒有那么多的顧慮和擔憂了。
朱翊鈞回到了西花廳,稍加商議之后,這次陛下的圣旨,大臣們不再反對,就連海瑞,也對此沒有意見,政治就是妥協,政治也是利益的交換,顯然,此舉利大于弊。
圣旨過內閣,下章六部,傍晚時分,會同館驛的驛卒們,帶著圣旨,沿著九龍官道,送往了大明四方。
在圣旨離開朝廷的當日,離宮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寵冠后宮的周德妃已然有了身孕,雖然還沒有胎心,但已經經過了解刳院的大醫官們的確認。大醫官仍然用的老辦法,就是青蛙皮下注射驗孕酮。
周德妃的倒立法,還是極有成效的。
這兩個消息一出,京堂百官立刻就清楚的知道了,離宮御書房西花廳的談判,大明皇帝再次完勝
據悉大明京營大將軍戚繼光也出現在了西花廳。
張居正、王崇古、譚綸、王國光、海瑞,都清晰的表達過自己反對意見,萬士和算是個湊數的。
陛下能夠力排眾議的這個力,就是戚繼光前往了西花廳,支持了陛下,顯而易見,在這次不為人知,連中書舍人都無法參加的閉門會上,戚繼光一定表達了對百官逼宮的不滿。
這種情況,讓科道言官十分的痛苦,在他們狹隘的世界里,戚繼光真的有十萬大軍在北大營。
科道言官們想要反對陛下的政令,想要伏闕,又害怕陛下真的動了天怒殺人,作為壓艙石的京營,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賣官鬻爵這種亡國之策,居然通過了廷議,實屬讓眾人難以接受,如鯁在喉。
水面下暗流涌動,而漩渦的中心,大明皇帝陛下朱翊鈞,再次來到了忠誠的北大營內。
朱翊鈞操閱軍馬是極為認真的,軍兵們的操練,他都會在武英樓的千里鏡內觀看,而后還會前往校場,和軍兵們一起訓練一個時辰,被戚繼光稱之為雞肋的騎射,朱翊鈞已經能夠做到三矢全中的地步。
大明皇帝的勇武,已經逐漸從青年組第一高手,向成年組高手轉變了。
“戚帥說的的確是對的,騎射確實是比較雞肋,尤其是在火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朱翊鈞翻身下馬,摘下了兜鍪,抱在了懷里,對著戚繼光說道。
戚繼光是對的,騎射除了帥,沒什么用,但足夠帥,對朱翊鈞而言,足夠用了。
“陛下威武”戚繼光帶著大明將官們,俯首見禮。
騎射,很多時候都是彰顯個人勇武,大明的馬上皇帝其實不多,高祖、成祖、武宗,攏共就三個,陛下能把騎射練到人馬合一的境界,實屬不易,這東西對治國其實沒什么大用,更多的是一種皇帝振武的態度。
“免禮免禮。”朱翊鈞將兜鍪交給了馮保,和戚繼光說起了軍營的事兒。
往前數八年時間,大明軍將們的奏疏要給五軍都督府,而后五府轉交給兵部,兵部的老爺們,若是看軍將們不順眼,就會把奏疏扣上那么一段時間,也不是不給內閣,就是扣著。
朝局如同戰場,風云變化極快,扣一天,就能把武將們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