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倫如同撥開云霧見天日,許多困擾了他很長時間的疑惑,都在這簡單的幾句話里找到了答案,他有些無奈的說道“您并沒有解決我的疑惑,當然,可能是我過于蠢笨了。”
徐璠覺得自己講的已經很明白了,但索倫還是沒聽懂,他只好繼續說道“人口聚集程度的增加,無論是聚集地內部,還是聚集地與聚集地之間的溝通成本就會直線上升,伱用你的地方俗語,我用我的地方俗語,開口說話,那便無法溝通。”
“整個泰西的大旅行活動,那些貴族學子四處游學,幾乎每個人的拉丁語都極為流暢。”
“在降低溝通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原始欲望驅動下,就必然會出現,車同軌,書同文,人口的大量增多和聚集,大家的共識在逐漸趨同,而分封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制度框架上,在阻攔這種共識上的趨近相同。”
“你明白了嗎”
索倫痛苦的閉上了眼睛,搖頭說道“很抱歉,智者,我沒能聽明白,貴客的話已經非常簡單而且容易使人明白,但我還是沒有徹底理解。”
徐璠撓了撓頭,索倫愈發尷尬,葡萄牙王宮的中國廳內,過于安靜了。
“我認為,你想要搞明白這個問題,需要從頭出發,那么,搞明白一件事吧,那就是人就是人這個問題。”徐璠提出了一個十分中肯的建議,這個建議讓索倫更加疑惑了起來。
徐璠十分確定的問道“對的,就是這個問題,我來問你,就人和神的關系中,應該先倡導人還是倡導神呢”
“那自然是神。”作為信仰堅定的牧師,索倫毫無猶豫的回答了這個問題,而后恍然大悟,知道了問題出現在了哪里。
在教義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恩澤,社會發展也是神的憐憫。
但徐璠的回答里,顯而易見的將人世間的發展,定義為了人自己的功勞,這種大膽至極的發言,身處里斯本的徐璠,是要被送上火刑柱的。
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論語先進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神鬼而遠之,可謂知矣。
這是儒家關于神的態度,不說、不討論,在先人還是先鬼神的問題上,夫子說先事人,先滿足了人,再滿足鬼神,務民之要義,就是敬神鬼,但是遠離神鬼,這才是智慧。
這不是儒家一家的觀點,而是諸子百家共同的觀點。
比如莊子齊物論言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就是天地之外的事,人間圣人知道但是不去說它;比如墨子天志言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墨家將神鬼定義為天志,而天志如同制作輪轂之人手中的圓規,木匠手里的尺子,是工具。
先人后鬼神,敬鬼神而遠之。
先秦諸子百家的共同認識,就是對神的問題不作理論的深究,人間的事兒,是人在做主,人們的選擇和發展掌控在人的手里,而不是在所謂神的憐憫。
“人就是人。”徐璠陳述了一個理所當然的事實,他笑著問道“如果人間君王的決定和教義發生了沖突,費利佩二世會怎么辦呢遵循教義,還是遵循自己的內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