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正文卷第四百零九章大巨變時代“你的問題問的很好。”朱翊鈞非常清楚,朱翊镠問的問題究竟是什么。
朱翊镠不是在數典忘祖,認為老祖宗的書,諸子百家的書不需要讀,都兩千年了,就該掃到垃圾堆里去了,而是在問,一千五百年前的治國經驗,現在生搬硬套,真的合適嗎
“首先,自然要讀,沒有任何大廈可以憑空起高樓,都需要極為堅實的地基,而讀諸子百家,讀先秦之說,就是筑地基,大明的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朱翊鈞首先回答了朱翊镠這個問題中,是不是要讀的問題。
百代皆秦法,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爭鳴,在政治思想方面思變的收獲和結晶,構成了自秦至明穩定的政治文化。
在人與神鬼的關系上,先人而后神;
在人與天道、自然的關系上,法天地而制天命,既順天而為,又逆天求存;
在人與發展的關系上,強調人強勝天,人定勝天,人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要素,進而演化出了崇德修身的私德要求;
在人與追求的關系中,人滿足了生理需求、物質需求之后,更高的追求不是自我神化,而是圣化,通過修身,成為圣人、賢人、仁人、大丈夫、君子。
最終這些探索,構成了大明的人文和崇圣。
這就是中國古代王朝的根本地基政治基礎,君主專制、臣民意識和人文崇圣。
朱翊鈞把為什么要讀諸子百家,告訴了朱翊镠,這看起來很復雜,其實真的非常繁瑣。
費利佩二世的分封制走到了盡頭,大明的制度何嘗不是也發展到了轉折點
朱翊鈞非常明確的說道“中原的君臣矛盾,本質上是君主專制和士大夫共議的矛盾;肉食者和生產者之間矛盾,本質上是百姓究竟是強人身依附的臣服之民還是國朝主體的矛盾;禮教束縛和自由之間的矛盾,本質上是各階級掌控社會資源的矛盾。”
“其實根本矛盾,還是生產資料、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
“聽不明白哥,別念了,別念了”朱翊镠一聽朱翊鈞講矛盾,就跟炸了毛一樣,噌的竄了起來,大聲的喊道“我去找熊大對練去”
寧愿跟熊大打的你死我活,朱翊镠也不想聽這些東西,他又不當皇帝,這些個大事,還是皇兄去操心吧他還有幾十個萬國美人,等著他去寵幸,他的主要矛盾就是年紀太小不能大婚、萬國美人太過于誘人之間的矛盾,他能搞清楚自己的主要矛盾就不錯了。
“這孩子。”朱翊鈞看著朱翊镠跑的飛快的身影,搖了搖頭。
耿定向、焦竑、張嗣文,曾經在民報上,定義過生產和生產力,生產力就是化自然為己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無論是普及教育、培養工匠、技術革新,都是大力發展生產力,而發展生產力,必然讓生產資料的歸屬、生產關系產生轉變,君主專制一定會受到更多的挑戰,臣民意識會向公民意識轉變,崇圣會向自由、無拘無束去轉變,軍事。
政治、文化、經濟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而現在的大明,正處于這個大巨變的時代。
其實朱翊鈞想要懶惰一些,為了保證自己作為君王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可以向后世的韃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