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階級論最大的成果,是承認了階級的存在,這是承認問題面對問題,連階級都不肯承認,那是怯懦,承認階級存在,面對階級帶來的諸多問題,進而調和各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朝廷享受權利必須履行的義務。
而階級的劃分、階級出現的根本原因、階級在矛盾相繼的萬物變化之中不斷的自我補充,也是第一卷的成果。
而另一方面,張居正作為受制于千年以來的君君臣臣禮教影響,依舊為皇帝單獨劃分了一個階級,其實皇帝的種種屬性,應該算是世襲官階級內,但張居正仍然將皇帝劃分為了天命所歸的人間圣人。
生物之主,興益之宗。
張居正不是沒有想明白,他在逃避,也是他依舊要倚仗高高在上的皇權推動他的新政,這是現實,而且陛下的英明,也讓張居正偶爾會思考,難不成真的有天命不成
這讓這第一卷的階級論,有點異味兒,但并不多,張居正作為臣子,沒有過多的討論皇帝這一階級,在整卷書里,只是單獨將皇帝列了出來。
朱翊鈞大手一劃,把皇帝這一個階級劃去,讓整卷的異味兒盡數消散,反正帝制之下,臣子也不能討論,所以干脆不設便是。
次日的清晨,戥頭案的累累血債,和階級論在各大民報的頭版頭條出現,邸報更是長篇累牘,添加了來自皇帝的親自注釋。
毫無疑問,這將是未來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綱常。
皇帝親自作釋,代表著日后的科舉考試中,一定會出現矛盾說、公私論、階級論,這是必然,張居正整飭學政的一個環節,也是大明的慣例之一。
這讓學子們叫苦連天,算學還沒弄明白呢
楊有仁的死,也讓遮奢戶們頭皮發麻,大將軍府的刀對外不對內,戚帥只要從關外回到了京師,和以前的受氣包沒什么兩樣,唯獨這個黃公子,大將軍如此縱容,實在是讓人多了許多的猜測。
廷臣們有很多早就知道或者是想到了,知道了這黃公子,恐怕不是蓬萊黃氏。
戥頭案在京師鬧出了巨大的風波,若是佐以階級論食用,讓所有人對天下運行的邏輯,多了幾分本質上的認識,在互相印證之下,新都楊氏,立刻就被風吹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楊德仁,嘉靖二年進士楊惇之子,出自新都楊氏二房,楊有仁沖撞了黃公子,楊德仁一手制造了楊有仁的自縊,但似乎大將軍府仍然不滿足,仍要追擊,楊德仁帶著兩車的禮物,帶著拜帖,來到了大將軍府,請求拜見戚繼光,請求戚繼光放過。
戚繼光沒有拿到拜帖,因為大將軍不在家,大將軍在京營忙碌,白天拜訪基本上看不到人。
但楊德仁從門房得到了大將軍的回復,自作孽,不可活。
戚繼光這個回答,十分明確告訴了楊家,他戚繼光的態度,要搞楊氏的不是他戚繼光,是大明朝廷,是新政的大勢,而且這個回答,還有另外一個更加明確的含義,陛下劍指之處,兵鋒所至之地。
即便是你人在四川,敢造反,骨灰給你揚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