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們總是如此,覺得這個理由更加合適,符合王謙王公子在外的形象。
“那楊寧仁活該,他們老楊家在四川搞戥頭大案,張居正的弟子都中招了,不這么搞,王謙不學無術,能有什么辦法呢”
“不過聽說王公子去了都江堰,上了道奏疏說,外之豪強兼并,賦役不均,花分、詭寄,恃頑不納田糧,偏累小民,都江堰灌溉三百萬畝,至今只剩一百零三萬畝,鬧得沸沸揚揚,說要修一條濟民渠,累費四十三萬銀,他王公子付錢。”
“我也聽說了這個事兒,前段時間全晉雜報,還專門刊文,說王公子的話就是晉黨的話,這筆錢,他們晉黨出了,不就是四十三萬銀嗎只要陛下高興,一百四十三萬也肯出。”
徐渭頗為好奇的說道“這一條濟民渠擴灌之事,從哪里可以看到詳情”
“那邊桌上有雜報,每一期都有,可以自己去取來看,但是要帶走,要花錢買。”食客有眼力價兒,這徐渭和孫克毅雖然不是穿金戴玉,可是氣度不凡,食客盡心為徐渭解惑。
孫克毅立刻起身去拿雜報,長崎消息閉塞,種類繁多的雜報,不是每期都有,而且嚴重滯后、缺失。
“拿去喝茶。”一聲充滿了異域風情的漢話在孫克毅耳邊響起,一個銀袋子帶著頗為優雅的弧線,落到了孫克毅的手里。
沙阿買買提要取雜報,打發評書開始前的無聊時間,插了個隊,自然要客氣一些。
孫克毅,松江孫氏的當家人之一,手里不說是金山銀山,那也是錢不當錢的主兒罵誰呢
孫克毅掂量了下,足足有一兩多銀子,面色一變說道“你先請。”
你要是蠻不講理的插個隊,那是破壞秩序,可是你若是肯扔一兩銀子出來,這是尊重,不是羞辱。
“謝”沙阿買買提取了幾分雜報,扔出去銀子的時候,他看到了對方的氣度就覺得怕又是個不收嗟來之食的君子,沒成想,對方絲毫不介意。
一兩散碎銀子不少了,大明京營軍卒一年也就十八兩銀子而已,那可是賣命錢。
孫克毅把這件奇聞說給了徐渭聽,徐渭也是滿臉帶著笑,富有的孫克毅也有被銀子砸的時候,誰會嫌自己錢多呢,這一兩銀子,夠他們在前門樓子聽幾日評書了。
徐渭拿起了雜報,細細看了許久,連評書開始了都沒注意。
濟民渠,第一期,總長只有二十一里,一共十二個閘口,自郫縣兩路口府河左岸引水穿鳳凰山北,沿岷沱兩江分水嶺南入龍泉驛區,這是第一期工程,涉及灌溉面積,超過了9萬畝,這只是主干渠,也就是第一期工程,因為涉及到了都江堰工程修復,所以第一期投入為四十三萬銀。
水利工程都是修修補補,李冰父子當年修的都江堰現在就剩下江心一片石了,比如諸葛亮治蜀,就專設機構管理修繕,生民無數,水利工程不是修好了,就能一用幾千年不壞,任何水利工程,超過五年不修就會喪失功能,超過十年不修,就成了廢墟,水利,從來都是人和自然的角力。
再漂亮的女人,半個月不洗臉,也是滿臉的油膩,跟漂亮沒什么關系了。
說起來好玩,王謙在都江堰的第一期投入,四十三萬銀,都是他沿途索賄加上老爹給他出門差旅費。
讓徐渭看的如此投入甚至忘記了聽評書的原因是,整個濟民渠總規劃超過了六百里,計劃灌溉面積超過了900萬畝,計劃要用十年的時間去修建,整個工程總投入超過了三百五十萬銀,等于七個先帝皇陵的總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