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確,無論外面傳的多么離譜,陛下仍然將張居正作為肱骨之臣,視為帝師太傅,重大人事任命,陛下都十分尊重張居正的意見。
“臣無人可薦。”張居正趕忙俯首說道。
張居正并不打算推薦人選,他現在在逐漸交權,把僭越的皇權全都還回去,他一直在做這件事,禮部尚書的人選,他沒有做準備。
“嘉靖二十年榜眼、大明會典編纂、前禮部尚書潘晟加太子太保入朝為禮部尚書。”朱翊鈞見張居正不肯推薦,直接欽定了一個人選。
潘晟,張居正的座師,禮部尚書涉及到了大明整飭學政的大事,潘晟在嘉靖三十五年為國子監祭酒,因為不肯為道爺寫青詞,致仕歸鄉,到了隆慶四年,潘晟成為了禮部尚書,后來因為座下弟子張居正成為了首輔,再次致仕。
潘晟還有一個身份,是馮保的老師,就是馮保在內書房讀書時的老師。
“臣薦禮部右侍郎余有丁。”譚綸舉薦了浙黨的中流砥柱,余有丁,嘉靖四十一年進士,算是不錯的人選。
“臣薦刑部右侍郎徐學謨。”王崇古也舉薦了一人,這人是嘉靖二十九年進士,雖然是南京人,但他是晉黨,當初王崇古在炫宣府大同拒敵時,徐學謨在宣大主持職方主事等事。
三個人選可謂是爭執不下,潘晟身份過于特殊了,既是張居正的座師,也是馮保的老師,這回朝了,張黨的勢力過于膨脹,晉黨和浙黨都反對這個人選,而余有丁雖然素有賢名,但資歷尚淺,恐怕不能服眾。
徐學謨方方面面看都合適,唯獨不合適的是,他是晉黨,徐學謨真的要入文華殿,王崇古得把刑部尚書讓出來,他不想讓,所以推介的力度不大。
到了明公這個地位,誰是誰的人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讓王崇古把實權讓渡給所謂的自己人,那才是對晉黨的不負責。
“臣舉薦萬士和。”海瑞看來看去,選擇了開口,這么推介下去,吵吵鬧鬧也不是個事,海瑞舉薦了一個最合適的人。
萬士和在吏部坐班,整日管禮部的事兒,還不如讓萬士和回禮部得了。
“我覺得可以。”王崇古立刻表態,他沒什么意見,反正徐學謨入朝,人人反對,還不如順水推舟,萬士和作為帝黨,再合適不過了,吏部由張居正親自兼掌,不會出什么問題。
“我沒意見。”譚綸也就是試一試的想法,余有丁資歷還是淺薄。
“萬太宰以為呢”張居正詢問了起萬士和的想法,大家各有各的人,各有各的打算,吵來吵去,也不是個事兒。
萬士和左右看了看,笑著說道“那我就當仁不讓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