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將奏疏遞給了馮保,朱翊鈞看完,并沒有朱批王崇古的奏疏,奏疏的主要內容是宣大馳道修建的種種難點,大概就是晉黨負責初期統籌協調,這部分大約需要十萬銀左右,這部分由晉黨和晉商負責買單,吃進去的再吐出來。
“王次輔忠君體國之心,朕早已知曉,朝廷財用日盈,這次就不必了,濟民渠之事,仍要有勞次輔了。”朱翊鈞對這件事認同,但對晉黨買單不認同,晉黨剛剛爆了一大波金幣,都江堰濟民渠朱翊鈞已經非常滿意了,晉黨把主要精力投入濟民渠就是。
逮著一只羊薅,會把這只羊嚇跑的,等再肥點也不遲。
“臣遵旨。”王崇古俯首領命,他總覺得陛下不肯收這個錢,根本就是讓晉黨過個好年,吃飽喝足,再引頸受戮,但仔細一想,濟民渠工期長達十年,濟民渠修好之前,陛下應該不會殺雞取卵。
總之,這不賺銀子,心里慌,賺得多了,心里也慌。
廷議仍在繼續,兵部匯報了今歲水師擴軍的詳情,水師從松江鎮擴展到了松江、月港、廣州三鎮水師,而這三鎮水師規模為松江鎮三萬,月港、廣州各一萬五千人,總計規模達到了六萬。
而大明水師數量,在三年內,會從三萬擴展到九萬,并且形成實質性的戰斗力。
比較有趣的是,今年硝石的產量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從五十萬斤,猛增到了253萬斤,這個恐怖的數字,其實是73艘馬船的咸砂,明公們對這件事心知肚明,但都是看破不說破。
工部奏聞了隸屬于朝廷的造船廠、織造局、官廠團造、酒窖、明礬等諸事,大明今年的官廠仍然在以一種可怕的速度在快速增長,而匠人的匠戶也從去年的十九萬戶,增長到了21萬戶。
大明的明公們終于有絲綢可以用了,絲綢的產量能夠滿足泰西大帆船的需求,仍有剩余,可以送到朝廷,雖然數量不多,但足以給京堂百官織造所用。
廷議的內容很多,一到年關,這廷議的時間都會延長一些,朱翊镠覺得無趣,終于在他忍不住打哈欠的時候,漫長、枯燥而無聊的廷議,在臣等告退的聲浪中,結束了。
“哥,圍繞吏部尚書的位置,應該會有一場血雨腥風的爭搶吧”朱翊镠滿眼興奮的問道。
“禮部無所謂,但吏部是張黨的自留地,先生是不會讓的。”朱翊鈞搖頭說道“考成法是一切新政的基礎,讓你學大道之行你不學。”
“就是說不會有嗎”朱翊镠略有些失望的問道。
“嗯。”
朱翊镠想看熱鬧,但讓他失望了,并沒有圍繞吏部尚書慘烈的黨爭,張居正在朝堂之上,依舊擁有著極為強悍的權威,吏部是沒人能伸手的。
全楚會館,大明次輔王崇古、大司馬譚綸、大宗伯萬士和齊聚文昌閣內。
張居正要和其余兩黨的黨魁確定吏部尚書的人選,這事宜早不宜遲,年前必須完成,遲則人心思動。
“讓梁夢龍從大寧衛回京吧。”張居正確定了吏部尚書的人選,梁夢龍。
梁夢龍,張居正門下,薊遼總督,梁夢龍在嘉靖三十二年中進士,那一年張居正剛剛回京,李成梁克平古勒寨,戚繼光帶領彼時只有一萬的京營出塞至一片石再至廣寧衛時,梁夢龍為總督軍務,自此,戚繼光每次出征,梁夢龍都是京營總督。
“不行絕對不行”譚綸一聽就急眼了,他猛地站了起來說道“梁夢龍在萬歷六年已經加兵部尚書,我要是突然死了,他該到兵部來你江陵公一開口,就把他弄到吏部去算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