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前四川巡撫羅瑤,也不是無能之輩,否則也不會被張居正收到門下了,羅瑤到了四川三年刮了三十四萬銀,他選擇就范,一方面是新都楊氏,一方面就是播州楊氏了,逼迫吹求過急,恐怕會弄出大亂子來。
此獠為自唐至今的播州土司,朱元璋還在四處乞討的時候,播州楊氏就已經是播州的土皇帝了。
“未曾想過造反。”楊寧仁打了個哆嗦,頗為恭順的說道,既定事實,容不得楊寧仁狡辯,說要造反,他們家沒那么大的膽子,但借故謀財的膽子還是有的,而且很大。
案犯入京,其實已經是結果了,該斬首斬首,該流放流放,朱翊鈞見一見楊寧仁,還是看在楊寧仁曾經賑災的面子上,相比較楊有仁的不做人,二房出身的楊寧仁做事還是擬人的。
朱翊鈞站了起來,打算離開,他在這里三法司也不好審案。
“陛下,大明律族誅有定,十五歲以下孩童不斬陛下,罪臣懇請陛下留罪臣家中孩童一命。”楊寧仁聽到了動靜,趕忙大聲說道,再不求情陛下走了,就沒得求情了。
“伱多心了,朕沒說要殺孩子。”朱翊鈞甩了甩袖子,還是給了楊寧仁肯定的答復。
“謝陛下隆恩”楊寧仁很了解陛下,陛下說一不二,從不食言,信譽極好,既然說了,就不會對那些個孩子動手。
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御書房,收到了一封非常古怪的奏疏,是三娘子和土蠻汗兒子布延的聯名上書,內容是乞求大明皇帝能多賣點糧食和棉服到塞外,因為大雪。
今年的雪,比往常年來的更大,三娘子是到大明賣羊毛的,結果大雪封了路,回不去了,雪停了,三娘子本來打算在京師過年,這已經是第三次在大明過年拿了,但今年的雪太大了,無論如何她都要回去,而且還要帶更多的糧食和棉服。
尤其是棉服,否則今年冬天,草原上又要凍死更多的人。
下雪不冷化雪冷,漫長的冬季,在開始的時候,因為食物充足,還能挺一挺,但到了化雪的時候,加上食物短缺,凍死的人,就不是幾百上千,而是以數萬計算。
“要棉服也就算了,她還要借錢,給她臉了,下章禮部不準所請。”朱翊鈞畫了個大大的x號,決定置之不理,本來今年八月,京營要開拔前往宣府,攻打開平衛,但王如龍打下來了,京營就沒動彈。
這大雪下的很是及時,明年開春,大明軍從開平衛、從大同兩個方向進攻歸化城,不求能勝,只求練兵。
大明可以敗很多次,而俺答汗只要敗一次,就會失去王冠。
“戚帥什么意見”朱翊鈞拿著手里的奏疏問道。
馮保俯首說道“戚帥說可以給,可以不給,給了,打起來難點,統治起來簡單,不給,打起來容易些,但統治起來,會難點,但那是文臣操心的事兒。”
“先生就在浮票上寫了四個字,人心所向。”
三娘子借錢買棉服,用的是她購買的船舶票證做抵押,大約有十五萬銀的樣子,她也不是白嫖皇帝的銀子和棉服,而布延和土蠻汗就沒什么抵押物了,土蠻汗答應今年借了錢,明年入京朝貢。
雖然土蠻汗沒明說,但虜王親自入京朝貢,那必然是回不去的,大概會跟琉球國王尚久、倭國國王足利義昭為鄰。
“那就給一點吧,人心這個東西,確實很難獲得。”朱翊鈞拿回了奏疏,朱批曰調撥十二萬件棉服、四萬棉被、三萬棉鞋、兩萬棉帽,助邊民過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