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蠻汗在奏疏里還說了一件事,是這喇嘛廟附近的流民太多,導致這一場瘟疫,就死一多半,土蠻汗列舉了草原的幾個弊病希望朝廷能夠在他入貢之后,解決這些事兒,當然看土蠻汗這意思,入京之后,估計也是不管不顧,安心過自己的日子了。”張居正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這是移交政權最后交待,這是他最后為草原發聲,之后草原的事兒,和他包圖就沒關系了。
“土蠻汗入朝朝貢,俺答汗何等反應”朱翊鈞面色凝重的問道。
兵部尚書譚綸開口說道“俺答汗沒有任何反應。”
俺答汗不想阻攔,他天天被罵草原叛徒,到頭來,你土蠻汗投的更快,俺答汗也無力阻攔,打仗是要花錢的,草原打仗也是要花錢的,而錢都在三娘子手里。
隨著大明振武,北虜已經無法劫掠不了大明,動武對俺答汗而言,就是找死,強盜總是如此,一旦無法劫掠到足夠的貨物,就會內訌。
“那就繼續籌備土蠻汗入京朝貢之事吧。”朱翊鈞做出了指示,對于草原的諸多問題,大明在沒有徹底解決俺答汗之前,是不會有大的更改的,是的,草原很苦,明公們一清二楚,但這個苦日子,邊民還要繼續下去,直到主要矛盾得到了解決。
“陛下圣明。”王崇古俯首說道,陛下的意思很明確,晉黨、晉商繼續在草原放錢,大明會武裝討債。
戶部尚書大司徒王國光拿出了本奏疏說道“陛下,松江遠洋商行商總孫克弘、長崎市舶司市舶使孫克毅上奏言元緒群島開發七事。”
“一、安土牧民,開拓種植園后,理當教會他們如何種植,尤其是稻米、棕櫚和甘蔗。”
“二、鹽場曬鹽,海島番夷食海魚補鹽,但海魚多為魚油,且多運中國,故應曬鹽。”
“三、擴大船隊,元緒群島千島之國,多香料、宜種植,種多少便收多少,方才能合舟共濟。”
“四、惠民藥局,一來謀利,賣藥利厚,二來避免土番奴仆早喪。”
“五、興文教化,番夷無文字更無語言,此番開拓理應興文教化,順應大明,教化成則元緒興。”
“六、廣移漢民,鼓勵漢民前往元緒群島,以安天下社稷,以定元緒綱常。”
“七、多遣船探索,海外多金銀銅、宜多田地,商舶以利為本。”
王國光詳細的說明了下這七條的理由,比如惠民藥局,根據元緒群島的商舶探索,元緒土著基本上二十來歲就死了,有的甚至活不到二十歲,明明還有十幾年干活的時間,就這么浪費了,所以多弄點藥過去,讓土著活得久一點,為種植園的擴大做出足夠的貢獻。
“不是,朕記得當初說好的,是要搶劫吧,正因為商賈逐利,所以才讓他們搶劫,他們現在這是要搞建設嗎”朱翊鈞聽完了這開拓七事,覺得哪里哪里都不對勁,明明是出海搶劫,這七條一出,搶劫的味兒立刻就淡了。
“孫商總說,是為了賺錢。”王國光十分確定的說道“他頗有眼光,頓頓飽和一頓飽,還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