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土蠻汗能走朝陽門,則代表著修文德以柔遠人的勝利,走德勝門則代表著夷狄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的勝利,萬士和竭盡全力的說服了大明皇帝他的主張,并且壓制了禮部內部的修德派,最終取得了這個結果。
類似的斗爭還有很多,一部分激進派,則認為此時土蠻汗在路上理應出點意外,意外去世,而后大明更好的統治新開辟之地,即壩上草原,這部分激進派則以譚綸為代表,這種激進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認同。
土蠻汗在隆慶元年入寇,導致譚綸連續七日未曾好生休息,差點就直接當場離世,而土蠻入寇更是導致京畿震蕩無比,他在塞外找他不容易,但是他走進了關內,那他的命就由不得他了。
激進派的主張得到了相當多的認同,而保守派則以王崇古為代表,主張和解,也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認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方面主張報仇,自然是天公地義,另一方面則認為輕啟兵釁,大明的戰略重心,就不可抑制的向內地轉移,皇帝需要把更多的目光注視向草原。
航海時代來臨,技術流通渠道和貿易路線從陸地轉移到了海上,大明正在從傳統陸權大國向海陸并重轉移,大明也在從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型,將更多的目光看向北虜,有些撿了芝麻丟西瓜,不分輕重。
在彼此爭執不下的時候,王崇古拿出了佛頭樂的辦法。
這個辦法如何去評價,王謙已經給出了他的觀點,拿出這個辦法來的人,真的合該斷子絕孫,但佛頭樂的辦法,讓人眼前一亮,征伐需要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殺了土蠻汗一時爽快,卻是無窮無盡的后患。
但王崇古的辦法,連激進派的激進頭子譚綸都直呼,王崇古不愧是大明的讀書人
若不是王崇古拿出了佛頭樂辦法,激進派怕是要跟保守派拍桌子,但有了佛頭樂辦法,就連激進派也覺得保守派過于陰險了,這個辦法,也獲得了一部分激進派的認同,最終土蠻汗順利的走到了德勝門外。
而負責接待土蠻汗的大明官員,是鴻臚寺卿陳學會。
在經過了繁瑣的禮儀之后,土蠻汗心驚膽戰的走進了德勝門內,向著皇宮走去,陛下將會在文華殿接見,而不是在皇極殿,土蠻汗這次入朝,并沒有得到皇帝的尊重,連皇極殿大朝會都未曾舉辦。
忠順夫人三娘子第一次進京,皇帝召見的時候,就在皇極殿雖然那時候大殿只有一個地基。
顯然,敗犬是不會被人尊重的,土蠻汗不是在他最強盛時候,有數萬騎兵十數萬的協從,如果那時候土蠻汗就打定了主意跟大明和解,大明沒有進攻大寧、全寧、應昌、開平,朱翊鈞當然會開皇極殿召見。
但土蠻汗敗了,敗了就是敗了,就要有個俘虜的覺悟。
“臣懷義王包圖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土蠻汗沒有自稱孛兒只斤圖們,而是自稱包圖,包是陛下的賜姓。
“朕聽聞,傳國玉璽在懷義王手中,可確有此事”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土蠻汗的重孫子林丹汗不相信大臣,把各個萬戶手中的軍權全都收攏到了自己的手里,這不意外,但林丹汗將好不容易收來的兵權交給了自己五個妻妾們,到了努爾哈赤、黃臺吉打過去的時候,林丹汗完全沒有辦法,只能西進逃跑。
林丹汗的妻妾們爭先恐后的帶著部眾投降了黃臺吉,其中三福晉蘇泰與其子額哲投降黃臺吉,獻上了傳國玉璽。
等到韃清坐穩了江山,林丹汗很快就絕嗣了。
朱翊鈞比較好奇,真的有這塊傳國玉璽嗎
“回陛下的話,臣沒有傳國玉璽,元末時宰相脫脫十分喜歡收集各種印綬,把所有的印綬磨平了換成自己的名號,臣實在是不知道陛下要哪個,如果有需要的話,臣可以親手刻一個。”土蠻汗硬著頭皮回答道,他是不敢欺君的,只能實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