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
在萬歷元年,戚繼光第一次入京的時候,朱翊鈞以皇帝的名義向戚繼光許了一個諾言,當時朱翊鈞問戚繼光,戚帥,給爾二十萬京營,十年時間,是否能一洗前恥
當時的戚繼光是什么樣是無用之物。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
當時的戚繼光飽受爭議,土蠻汗諸部整天在喜峰口外索賞,而當時朝中主流的看法則是既然來索要賞賜,就隨便給點就是了,結果戚繼光非要生事兒,設了個口袋陣,把董狐貍帶來的人都給殺了,把董狐貍的侄子給活捉了,當時朝中士大夫們對戚繼光口誅筆伐,認為他輕啟邊釁。
當時戚繼光在薊州,領三鎮軍兵,他從南方帶來的浙兵六千人,是他的嫡系,他能保證這六千人全餉,但只能保證北地衛軍半餉,而且為了拒虜,戚繼光對練兵要求的極為苛責,南北矛盾、待遇矛盾、訓練過于嚴苛,又沒有戰爭,如此辛苦,軍兵自然都是怨聲載道。
當時的戚繼光已經頗為甘心了,士大夫說的話再難聽,他也不計較,只要還能領兵打仗就行,非要弄到當初俞大猷俞帥那種在家閑住的地步不可
說是甘心,何嘗不是失望不斷堆疊之后的絕望。
戚繼光的不甘心,被朱翊鈞一句話給勾了出來,那就是當時朱翊鈞許諾戚繼光,給他十年時間,給他二十萬強軍,讓他蕩平北虜。
從戚繼光隆慶二年抵達薊州開始練兵起,他等這一天,等大明征伐草原這一天,等了十四年。
一個人的一生非常的短暫,而軍將的全勝時期,更加短暫,戚繼光能有幾個十四年呢
現在,十年之期已到朱翊鈞是個重信守諾之人,許下的諾言,從來沒有食言過。
大明這臺軍事機器已經開始了全力運作,隨著土蠻汗入京朝貢,北虜左翼成為大明邊民,只剩下了一個右翼俺答汗。
不打掉俺答汗,大明對土蠻汗諸部的王化,就是空中樓閣,蠢蠢欲動的人心,俺答汗的勢力在,那股野心就永遠在跳動,只有徹底物理意義的征伐,將北虜的抵抗旗幟拔除,將北虜的抵抗意志徹底打掉,大明對北虜的王化,才能徹底完成。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朱翊鈞似乎從百姓的眼中看到了一些疑惑,都已經過去了,為何還要征伐這個疑惑,也是朝中部分主和之人的疑惑。
朱翊鈞有些絮叨,這很少見,但大明文武官員靜靜的站著聽陛下的絮叨,其實陛下不必說的這么清楚和明白,因為從京營重建那日起,大明和北虜都很清楚,這場未曾結束的戰爭,還要重啟。
“潘季馴和潘晟告訴朕,要治理黃河水患,在下游折騰都是無用功,要治理黃河,要先治理河套治理那黃土高坡,束水沖沙,沖掉的沙永遠沒有流失的水土多。”
“戶部尚書王國光、張學顏告訴朕,如果河套一直在胡虜手中,那么陜西、甘肅、延綏三邊的軍屯衛所,就始終入不敷出,需要將糧餉轉運三邊,靡費鉅萬而無所得,更加明白的說,三邊會一直賠錢下去。”
三十一年了,俺答汗從長驅數千里入寇的海東青,變成了一個頑固的老頭,親眼目睹俺答汗入寇的老人,許多已經成為了一抔黃土,街頭巷尾也早就不再訴說當年的兵荒馬亂,即便是還活著,當年的記憶早已經變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