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整個文淵閣陡然安靜了下來,呂調陽重疾致仕住到了西土城之后,王崇古成為了次輔,王崇古這個次輔不在文淵閣坐班,所以實際上的次輔,就是王國光。
現在,王國光要走了。
最近王國光飽受攻訐,但這位帝國次輔并未上書陳情,現在王國光做出了選擇。
張居正拿過了奏疏,頗為平靜的說道“征戰靡費頗重,國事繁忙之時,大司徒理應為國考慮才是。”
“不是累了,言官彈劾,實在羞愧難當。”王國光搖頭,這可是他拼搏了一輩子才爬到的位置,萬歷會計錄還沒修完,他怎么甘心
國事正是繁重的時候,他也沒說生病,更沒有精力不濟,但人要為自己做過的事負責,王國光這段時間壓力很大。
山西按察使喬壁星彈劾了王國光一件陳年舊事,強搶民女。
嘉靖二十三年,王國光中了進士,當年繼母曹氏去世,王國光只能趕忙回鄉丁憂,丁憂的二十七個月里,他的妻子張氏已然離世數年,在丁憂結束之后,他想找個繼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連家都沒齊,是劣勢,是不能進步的,王國光想要進步。
陽城縣白巷里是王國光的家鄉,他在丁憂期間認識了一個美人李氏,這李氏貌美,整個陽城都知曉,她的父親是當地的大商賈,對于一個中了進士的王國光而言,求娶李氏,那是李氏的造化。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唯一麻煩的就是李氏李清婉是個寡婦。
李清婉初嫁給了白巷里的白好禮,白好禮不幸病故,這李清婉就成了寡婦,本就是住的很近,這一來二去,瓜田李下,互生情愫,王國光托當地的鄉賢田大狩等人做媒,到白府求娶李清婉。
這年頭,嫁出去的女人潑出去的水,李清婉喪夫后,還住在白府,婚喪嫁娶,自然要得到公公婆婆的應允,白好禮的父親,李清婉的公公白啟書不準,嚴詞讓李清婉為夫守節。
李氏的公公白啟書的想法,不是為了得罪王國光,不準兒媳李氏出嫁,而是白啟書還有個女兒,如果王國光迎娶白府待字閨閣的小姐,那李清婉可以做個添頭,成為王國光的小妾。
王國光要是不答應,那就讓李清婉立貞節牌坊守節。
那時候,王國光前途未卜,剛剛中式成為進士,就回鄉丁憂,回到京師黃花菜都換了一桌了。
王國光本來不肯答應,但眼看著要回京,最終答應了下來,事情到這里,白府獲得一個進士女婿,這在陽城縣也是少有,王國光得了一個繼室一個妾室,繼室雖然不是出身名門,但也是通讀詩書,而妾室李清婉,則是王國光的愛慕。
天不遂人愿,白府熱熱鬧鬧的準備結親的時候,李清婉死了,自刎而死。
的的確確是自殺,可因為什么自殺,卻無人知曉。
王國光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這是人家家門里的事兒,但李清婉死了,這親自然結不成了,雖然白家白啟書幾次三番的勸王國光仍然迎娶白府小姐,但王國光最終還是沒有迎娶,在丁憂結束后,娶了陽城縣另外一家小姐回京了。
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了,王國光已經貴為輔臣、大司徒,他壯歲立朝,成為廷臣已經十八年,成為輔臣也有五年了,這件事又被翻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