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陳實功如實回答了這個問題,譚綸的身體不僅僅是中風,還有積疾,平倭身先士卒的舊傷,造成了他的病藥石難醫。
“照顧好大司馬。”朱翊鈞離開了全浙會館。
譚綸離任后,同樣會搬出全浙會館,朱翊鈞早就在大將軍府的隔壁,為譚綸營造了家宅,不大,就比琉球王府要大一些。
當天下午,朱翊鈞的圣旨傳到了內閣,而后馮保帶著兩個六科廊的給事中,前往了全浙會館宣旨。
馮保看著已經拉開的圣旨,快速的瀏覽了一遍,大聲的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大司馬譚綸鞠躬盡瘁,擘畫運量公兵之間,節制諸酋股掌之上。”
“公為子孝、為臣忠、為兄友、為弟恭、臨民有寬有嚴,馭將有恩有威。與人交久而益敬,功利絕口不談。器量足以包天下,精誠足以孚天下,廉潔足以服天下,學識足以周天下。又有實才略實事功付天下,敬業三朝流名萬古。”
“長劍埋獄,光猶在天。蛟龍還瀆,液猶在田。”
“加官太子太保,贈西城大功坊宅院一座,令長子世襲錦衣衛指揮、次子世襲國子監監正。”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詔告天下,咸使聞知。”
“欽此。”
加官太子太保,卸任兵部尚書,贈宅院一處,恩蔭長子譚河圖世襲錦衣衛指揮,次子譚洛書世襲國子監監正,比較特殊的是,在這之外,朱翊鈞還專門弄了個戲班子。
戎馬一生的譚綸,平身沒有什么其他的愛好,唯獨喜歡聽戲,雅好音律,酷愛戲曲,朱翊鈞專門弄了個戲班子給他,為大明忙碌奔波了一生,該想想自己了。
朱翊鈞沒有責怪大醫官的想法,在原來的歷史上,譚綸在萬歷五年時就已經撒手人寰,大醫官們精湛的醫術讓他又清清醒醒的過了四年,親眼看到了大明收復大寧衛,看到了大明軍出塞意圖收復河套。
朱翊鈞并沒有因為譚綸生病,就催促戚繼光加速進軍,如果譚綸清楚,一定會阻止這樣的亂命,復套是激進派最大的主張,譚綸自己都不愿意讓復套出現任何的意外。
曾省吾走馬上任,從兵部左侍郎升任了兵部尚書,成為了兵部的堂上官,曾省吾、梁夢龍都是張黨,譚綸到離任之前,都沒有考慮過浙黨的利益,他這個浙黨,從一開始是為胡宗憲平反而組建,胡宗憲平反之后,浙黨就更加松散了。
劉應節剛剛起復,哪怕是皇帝詔命讓他空降,他也掌控不了兵部,對前線戰事不利。
唯一可惜的是,曾省吾不是個激進派。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